ChinaAutoRegs|GB 27887-2024英文版翻译《天真车儿童乘员用敛迹系统》
Child Restraint Systems for Power-Driven Vehicles
CONTENTS
Foreword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General Requirements
5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6 Test Methods
7 Test Report
8 Markings
9 Operating Instructions
10 Criteria for Determination of One Type
11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andard
Annex A (Normative) Requirements for additional anchorages for belted rearward-facing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specific vehicle
Annex B (Normative) Standard Safety-belt
Annex C (Normative) Device and method to measure the booster cushion height
Annex D (Normative) Lower torso body block test
Annex E (Normative) Internal dimensions
Annex F (Normative) Assessment volumes for i-Size support-legs and support-leg feet
Annex G (Normative) Energy absorption test procedure
Annex H (Normative) Method of defining the head impact area
Annex I (Normative) Description of trolley
Annex J (Normative) Determination of 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dynamic test
Annex K (Normative) Corrosion Test
Annex L (Normative) Load application devices
Annex M (Normative) Curve of trolley’s deceleration or acceleration as a function of time
Annex N (Normative) Frontal impact test procedure
Annex O (Normative) Rear impact test procedure
Annex P (Normative) Dummy and calibration procedure
Annex Q (Normative) Buckle strength test method
Annex R (Normative) Micro-slip Test
Annex S (Normative) Arrangement of apparatus for dust test
Annex T (Normative) Abrasion Test
Annex U (Normative) Adjusting device durability test method
Bibliography
1 限度
本文献界定了天真车儿童乘员用敛迹系 统(以 下简 称“ 儿童敛迹系统 ”,CRS)的 术语和界说 ,规 定 了一般要求、性能要求、考验申报、秀气和评释携带文献的要求,形色了相应的考验方法。
本文献适用于得当安装在天真车上的下列类型的儿童乘员用敛迹系统:
a) 整局面通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i⁃Size 儿童敛迹系统);
b) 整局面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
c) 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
d) 整局面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
e) 非整局面带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i⁃Size 增高椅);
f) 非整局面带靠背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特定车型用增高椅);
g) 非整局面无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通用增高垫);
h) 非整局面无靠背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特定车型用增高垫)。
2 表猖狂援用文献
下列文献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表猖狂援用而构本钱文献必不可少的条件。 其中 ,注日历的援用文 件,仅该日历对应的版块适用于本文献 ;不注日历的援用文献,其最新版块(包括系数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献。
GB/T 231.1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考验 第 1 部分:考验方法
GB/T 3505 家具几何本事表率(GPS) 名义结构 概括法 术语、界说及名义结构参数
GB/T 4780 汽车车身术语
GB 6675.3 玩物安全 第 3 部分:易燃性能
GB 6675.4 玩物安全 第 4 部分:特定元素的迁徙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毁灭特点
GB/T 8427 纺织品 色牢度考验 耐东谈主造光色牢度:氙弧
GB 14166 天真车乘员用安全带和敛迹系统
GB 14167 天真车乘员用安全带和敛迹系统安装固定点
ISO 2575: 2010 谈 路 车 辆 控 制 器 、指 示 器 和 信 号 装 置 符 号(Road vehicles-Symbols for con⁃ trols,indicators and tell⁃tales)
ISO 6487:2015 谈 路 车 辆 碰 撞 试 验 中 的 测 量 技 术 设 备(Road vehicles-Measurement tech⁃ niques in impact tests-Instrumentation)
3 术语和界说
GB/T 4780、GB 14166、GB 1416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界说适用于本文献。
3.1
儿童敛迹系统 child restraint system;CRS
儿童座椅 child seat
通过死心儿童体魄的出动来减轻车辆在碰撞事故或蓦然延缓情况下对佩带者的伤害,使儿童乘员保捏坐姿或睡姿景象的安设。
3.2
整局面 integral class 儿童仅被儿童敛迹系统组成部件所敛迹而不是通过车辆安全带径直敛迹的儿童敛迹系统类别。 注:儿童敛迹系统组成部件包括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碰撞防护安设等。
3.3
非整局面 non⁃integral class
通过车辆安全带径直将儿童敛迹在儿童敛迹系统中的儿童敛迹系统类别。
3.4
儿童敛迹系统刚性固定系统 rigid fixture for the child restraint system
ISOFIX
通过车辆上的两个下固定点 、儿 童敛迹系统上两个相对应的刚性结合安设 ,以 及死心儿童敛迹系统翻转的安设,将儿童敛迹系统与车辆结合的一种海外通用的系统。
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 built⁃in child restaint system
作为车辆或车辆座椅的组成部分,并固定在车辆上的儿童敛迹系统。
通用类儿童敛迹系统 universal child restraint systems
适用于系数 i⁃Size 座位或系数通用座位上的儿童敛迹系统的家具类型。
整局面通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 integral universal ISOFIX child restraint system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 i⁃Size CRS
适用车辆系数 i⁃Size 座位 ,并 通过 ISOFIX 上拉带或支捏腿死心儿童敛迹系统翻转的 ISOFIX 儿
童敛迹系统类型。
3.6.2
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 integral universal belted child restraint system
适用车辆系数通用座位,仅通过车辆安全带固定的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3.6.3
非整局面带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 non⁃integral universal child restraint system with backrest
i⁃Size 增高椅 i⁃Size booster seat
适用车辆系数 i⁃Size 座位、带有靠背和可收回 ISOFIX 结合安设(如有)的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3.6.4
非整局面无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 non⁃integral universal child restraint system without backrest
通用增高垫 universal booster cushion
主要用在车辆系数 i⁃Size 座位上和通用座位上的 、无 靠背且把柄需要带有可收回 ISOFIX 结合安设的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3.7
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specific vehicle
用于指定车型的儿童敛迹系统。
3.7.1
整 体 式 特 定 车 型 用 ISOFIX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integral ISOFIX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specific vehicle
用于特定车型上,使用 ISOFIX 下固定点的整局面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3.7.2
整 体 式 特 定 车 型 用 安 全 带 固 定 式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integral belted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specific vehicle
用于特定车型上、通过车辆安全带或把柄需要与其他结合方法相聚拢固定儿童敛迹系统的整局面 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3.7.3
" 整 体 式 带 靠 背 特 定 车 型 用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non⁃integral child restraint system with backback for specific vehicle
特定车型用增高椅 specific vehicle booster seat
用于特定车型上、带有靠背的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注:该类型包括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
3.7.4
非整局面无靠背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non⁃integral specific vehicle booster cushion 特定车型用增高垫 specific vehicle booster cushion 用于特定车型上、无靠背的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注:该类型包括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
3.8
尺寸限度 size range
儿童敛迹系统遐想和认证时所障翳的儿童身高限度。
3.9
安装观点 orientation
儿童敛迹系统使用时相对车辆行驶的观点。
前向 forward⁃facing
与车辆通俗行驶观点相似的安装观点。
后向 rearward⁃facing
与车辆通俗行驶观点相悖的安装观点。
侧向 lateral⁃facing
与车辆通俗行驶观点垂直的安装观点。
特殊需要敛迹系统 special needs restraint
为知足具有体魄或才能长途儿童的特殊需要而专门遐想的敛迹系统。
ISOFIX 固定点系统 ISOFIX anchorages system
由 车 辆 上 的 两 个 ISOFIX 下 固 定 点 和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上 的 ISOFIX 连 接 装 置 组 成 的 ,用 于 固 定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的一套系统。
3.11.1
ISOFIX 下固定点 ISOFIX low anchorage
从 车 辆 结 构 或 座 椅 结 构 中 伸 出 的 一 个 直 径 6 mm 的 水 平 放 置 刚 性 圆 杆 ,与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上 的ISOFIX 结合安设相助使用的车辆结构部件。
3.11.2
ISOFIX 结合安设 ISOFIX attachment
从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结构中伸出,与车辆的 ISOFIX 下固定点相助使用的结合安设。
3.12
抗翻转安设 anti⁃rotation device
与 ISOFIX 固定点系统相助使用,留心儿童敛迹系统在车辆碰撞经由中(绕着车辆 Y 轴)发生动掸的安设。
注 1:包括 ISOFIX 上拉带或支捏腿。
注 2: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的抗翻转安设采取上拉带、支捏腿或其他留心翻转的方式。
3.13
ISOFIX 上拉带 ISOFIX top tether strap
由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上部伸出到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之间 ,带 有调换安设 、张 力开释安设、ISOFIX 上部结合件的织带。
3.13.1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 ISOFIX top tether anchorage
固定在车辆上,与 ISOFIX 上部结合件联络,将敛迹力传递到车辆上的结构部件。
3.13.2
ISOFIX 上部结合件 ISOFIX top tether connector
儿童敛迹系统上与车辆的 ISOFIX 上拉带固定点结合的部件 。
3.13.3
ISOFIX 上部固定钩 ISOFIX top tether hook
用 于 把 ISOFIX 上 拉 带 安 装 到 车 辆 上 的 ISOFIX 上 拉 带 固 定 点 的 一 种 典 型 的 ISOFIX 上 部 连 接件。
3.14
张力开释安设 tension relieving device
用于开释 ISOFIX 上拉带张力的安设。
3.15
支捏腿 support leg
永恒结合在儿童敛迹系统上,传递车身结构与儿童敛迹系统间载荷的一种抗翻转安设。
3.15.1
支捏腿脚 support⁃leg foot 支捏腿中与车辆地板构兵的一个或多个部位。 注:其作用是传递在前碰撞经由中支捏腿施加给车辆地板的载荷。
3.15.2
支捏腿脚构兵面 support⁃leg foot contact surface 支捏腿脚与车辆地板径直构兵的面。 注:其作用是将载荷分散传递到车身结构上。
3.15.3
支捏腿脚评估体 support⁃leg foot assessment volume 查验支捏腿脚的调换限度和尺寸限值的空间体。
注:对应于 GB 14167 规矩的支捏腿足部空间评价体。
3.15.4
支捏腿尺寸评估体 support⁃leg dimension assessment volume
查验支捏腿最大尺寸的空间体.
注:对应于 GB 14166 规矩的 i⁃Size 支捏腿安装评价体。
3.16
儿童敛迹固定模块 child restraint fixture;CRF
查验儿童敛迹系统尺寸是否简略适用于车辆的 ISOFIX 位置的安设。
3.17
车辆座位检具 vehicle seat fixture;VSF
用于查验儿童敛迹系统外部尺寸及 ISOFIX 结合位置的安设。
3.17.1
ISOFIX 车辆座位检具 ISOFIX vehicle seat fixture
用于查验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或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的外部尺寸及 ISOFIX结合安设位置的一系列安设。
注:包 括 ISO/F3、ISO/F2、ISO/F2X、ISO/R3、ISO/R2、ISO/R2X、ISO/R1、ISO/L1、ISO/L2 九 种 尺 寸 类 别 的 检 具,具体神情和尺寸按照 GB 14166 的规矩。
3.17.2
i⁃Size 增高椅检具 i⁃Size booster seat fixture
用于查验 i⁃Size 增高椅或通用增高垫的外部尺寸及 ISOFIX 结合安设位置的安设。
注:包括 ISO/B2、ISO/B3 两种尺寸类别的检具,具体神情和尺寸按照 GB 14166 的规矩。
3.18
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 child harness belt
harness
由腰部敛迹带、肩部敛迹带和胯部敛迹带组成的儿童敛迹带总成。
3.19
Y 字形带 Y⁃shaped belt
由系在儿童大腿之间和两侧肩膀上的几条织带组合而成的儿童敛迹带。
3.20
便携床 carry cot 将儿童放手并固定于横卧或俯卧的位置,使儿童的脊柱垂直于车辆的中心轴平面的敛迹系统。 注:这么遐想是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能使儿童的头部和除手脚外的躯干部分得到敛迹保护。
3.21
婴儿提篮 infant carrier
使婴儿处于后向 、半 躺姿态 ,且 能在不翻开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的情况下将儿童连同儿童敛迹系统从车辆移出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注:这么遐想是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能使儿童的头部和除手脚外的躯干部分得到敛迹保护。
3.22
碰撞防护安设 impact shield
安装在儿童前哨,能将碰撞载荷分散到儿童躯干更大限度的敛迹安设。
3.23
织带 strap
用来传递载荷的柔性件。
3.24
儿童敛迹带 child⁃restraining strap
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的组成部分,仅用于敛迹儿童体魄的织带。
3.25
腰部敛迹带 lap strap 横跨儿童骨盆部位前面用于径直或盘曲敛迹儿童胯部的织带。 注:腰部敛迹带是一条好意思满的织带,或是儿童敛迹带的组成部分。
3.26
肩部敛迹带 shoulder strap
用于敛迹儿童躯干上部的敛迹带。
3.27
胯部敛迹带 crotch strap
位于儿童的两腿之间 ,一条(或者是由两条或分开的多条织带组成)与儿童敛迹系统和腰带联络的
织带。
注:其目的是留心在通俗使用中儿童滑向腰带下方,以及留心在碰撞事故时腰带进取滑动,从儿童骨盆部位滑离。
3.28
带扣 buckle
能使儿童被敛迹系统敛迹住或敛迹系统能被汽车车身结构敛迹住,况兼简略快速翻开的安设。
3.28.1
紧闭式带扣解锁按钮 enclosed buckle release button
用直径 40 mm 的球体弗成翻开带扣的带扣解锁按钮。
3.28.2
非紧闭式带扣解锁按钮 non⁃enclosed buckle release button
用直径 40 mm 的球体简略翻开带扣的带扣解锁按钮。
3.29
调换安设 adjusting device 通过调省俭束系统或其结合安设以适当佩带者体形的安设。 注:调换安设是带扣的一部分,或是卷收器,或是敛迹带系统的其他部分。
3.30
快速调换器 quick adjuster
简略用单手松驰凯旋操作的调换安设。
3.31
吸能安设 energy absorber
儿童敛迹系统的一部分,简略寂寥接纳能量,或与织带一齐共同接纳能量的安设。
3.32
卷收器 retractor
用来卷收儿童敛迹系统中部分或全部织带的安设。
3.32.1
自锁式卷收器 automatically⁃locking retractor 按所需长度解放拉出织带,并在带扣扣紧时,把柄佩带者的体形自动颐养织带长度的卷收器。 注:佩带者要是不特殊解锁,织带将弗成进一步拉出。
[泉源:GB 14166-2024,3.9.3,有修改]
3.32.2
紧迫锁止式卷收器 emergency⁃locking retractor 在通俗驾驶条件下,不死心安全带佩带者活动解放的卷收器。 注:这种卷收器有长度调换元件,把柄佩带者的体形自动颐养织带长度 ,并有一锁止机构在紧迫情况下因下列身分而起作用:
a) 车辆延缓或织带从卷收器中拉出或任何其他的自上路分(单一明锐性);
b) 以上身分的任意组合(复合明锐性)。
[泉源:GB 14166-2024,3.9.4,有修改]
3.33
肩带定位器 shoulder strap positioner
用于在通俗行驶条件下,通过肩带互相之间的结合来保捏肩带位于儿童躯干适当位置的安设。
3.34
衬垫 insert
儿童敛迹系统中为儿童乘员提供附加支捏的部分。
3.35
歪斜位置 inclined position
允许儿童以歪斜的姿势坐在座椅上的特殊位置。
3.36
位移安设 displacement device
简略使儿童敛迹系统或其一个部件发生角度或纵向位移的安设。
3.37
锁止安设 locking device
确保儿童敛迹系统过火部件保捏在使用位置的安设。
3.38
死心载荷安设 load limiting device
在本事文献中明确的负载条件下,通过断裂或卡住起到死心载荷作用的安设。
3.39
安全带锁止安设 lock⁃off device 用于锁住并留心车辆安全带织带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发生出动的安设。 注:作用于车辆安全带的肩带或腰带部分或者同期作用于两部分。
3.39.1
A 类安设 class A device
当用车辆安全带径直敛迹儿童时,留心儿童把织带从卷收器中拉出变成腰带随心的安设。
3.39.2
B 类安设 class B device
当 用 车 辆 安 全 带 约 束 整 体 式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时 ,使 成 东谈主 乘 员 安 全 带 的 腰 带 部 分 保 捏 适 当 张 力 的 安设。
注:留心织带从卷收器中滑出,变成织带拉力随心,导致敛迹系统处于非最好使用景象。
3.40
模块 module
儿童敛迹系统中与基座相助使用、径直与儿童构兵且不带 ISOFIX 结合安设的部分。
注:与基座相助使用或单独使用。
3.41
基座 base
通过 ISOFIX 固定点或车辆安全带和抗翻转装 置(适 用时)连 接到车辆上 ,位 于车辆与模块间 ,且
不径直与儿童乘员构兵的儿童敛迹系统的组成部分。
注:合并基座与一个或多个模块相助使用(模块 A、模块 B 等)。
3.42
安全带旅途 belt route 用于固定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或敛迹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内乘员的车辆安全带的穿带轨迹。 注:若儿童敛迹系统的固定方式对称,则合计是相似的安全带旅途。
3.43
织带通过区域 webbing path
安全带旅途中车辆安全带必须经过的儿童敛迹系统上的重要区域。
3.44
层积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 由几层相似或不同的材料通过胶结、粘接、包覆、焊合等方式全面精雅聚拢在一齐的材料。 [泉源:GB 8410-2006,2.2,有修改]
3.45
车辆座椅 vehicle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好意思满蒙皮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注: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泉源:GB 15083-2019,3.2,有修改]
365站群3.45.1
前排座椅 front seats 位于乘客舱最前面的一组座椅。 注:在其正前哨莫得其他座椅。
3.45.2
后排座椅 rear seats
位于另一座椅组背面的前向座椅。
3.46
ISOFIX 座位 ISOFIX position 由汽车制造商指定的允许安装下述儿童敛迹系统的座椅位置: a) 整局面通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i⁃Size 儿童敛迹系统); b) 整局面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
c) 非整局面带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i⁃Size 增高椅);
d) 非整局面带靠背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特定车型用增高椅);
e) 非整局面无靠背通用儿童敛迹系统(通用增高垫);
f) 非整局面无靠背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特定车型用增高垫)。
3.47
i⁃Size 座位 i⁃Size seating position
由汽车制造商指定的用于安装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的座椅位置。
3.48
通用座位 universal seating position
用于安装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的座椅位置。
4 一般要求
4.1 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及固定方式
4.1.1 不同类型儿童敛迹系统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4.1.1.1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主要安装在车辆的 i⁃Size 座位上。 上拉带作为抗翻转安设的前向安装 i⁃ Size 儿童敛迹系统 ,应 在其评释文献中评释该儿童敛迹系统可安装在车辆系数 ISOFIX 座位上 ;其 他 的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应在其评释手册中评释该儿童敛迹系统可安装在所列的适配 ISOFIX 座位上。 4.1.1.2 i⁃Size 增高椅主要安装在车辆 i⁃Size 座位上 ;如 果在安装经由中不跟车辆内饰发生过问 ,应 在 其评释文献中评释该儿童敛迹系统可安装在车辆通用座位上。
4.1.1.3 通用增高垫准许安装在车辆系数 i⁃Size 座位和车辆通用座位上。
4.1.1.4 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准许安装在车辆制造商指定的系数 ISOFIX 座位上以及行 李舱区域。
4.1.1.5 特定车型用增高椅或特定车型增高垫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评释文献使用。
4.1.2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的固定方式及要求
4.1.2.1 应把柄表 1 中所列儿童敛迹系统类别 ,将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在车辆结构或车辆座椅结 构上。
4.1.2.2 前向和后向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应通过两个 ISOFIX 结合安设及一个抗翻转安设安装。
4.1.2.3 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 ,应 通过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指定的 ISOFIX 结合安设安 装到车辆制造商指定的 ISOFIX 下固定点。
4.1.2.4 关于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应仅能用安全带固定。
4.1.2.5 关于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主要用安全带固定,准许组合使用车辆固定点或 地板的其他结合方式,举例,上拉带或支捏腿等。 关于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准许使用合乎附录 A 的附加固定点。
4.1.2.6 关于整局面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儿童敛迹系统应只消一个安全带旅途,每侧与安全带
间应只消一个主要受力点。 将儿童敛迹系统按照 6.1.3.6.2.3 的规矩放手在轨范座椅上 ,不搭乘儿童假 东谈主,该点到图 8 中所示 Cr 轴的距离应不小于 150 mm。儿童敛迹系统在调换限度内以及系数织带通过 区域上,都应知足本条件要求。
动态考验时用于将儿童敛迹系统固定在轨范座椅上的安全带应合乎附录 B 的规矩。用知足附录 B
要求的轨范安全带将儿童敛迹系统固定在轨范座椅上 ,张 紧力为 50 N±5 N。 安装经由不搭乘假东谈主,除非儿童敛迹系统在遐想上由于假东谈主的安装会变成所用安全带长度的增多。 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在儿 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指定的座位上 ,除 轨范卷收器的卷收力 4 N±3 N 外 ,不 大意安全带施加附加拉力。 若使用卷收式安全带 ,应 保证织带卷收器轴上的织带长度至少为 150 mm。 在按照 6.1.3.6.2.3 安装的 经由中,织带夹的使用不应影响织带通过区域。
4.1.2.7 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可遐想为适用任何身高和年事的儿童。 为确保年事不逾越 15 个月 的儿童使用侧向或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遐想上知足:
a) 适用年事限度达到 15 个月的后向安装儿童敛迹系统,适用身高限度的上限应不小于 83 cm; b) 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适用身高限度的下限应不小于 76 cm;
c) 前后迤逦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后向安装时适用身高限度的上限应不小于 83 cm。
4.1.2.8 婴儿提篮所适用儿童身高不应逾越 87 cm。
4.1.3 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的固定方式及要求
4.1.3.1 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应把柄表 2 中所列不同类型安装在车辆座位上。
4.1.3.2 i⁃Size 增高椅和通用增高垫应通过车辆安全带或相助可收回的 ISOFIX 结合安设进行固定。 特定车型用增高椅和特定车型用增高垫应通过车辆安全带或相助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遐想的结合件 安装在汽车制造商指定的固定点上。只消 ISOFIX 结合安设才能与车辆 ISOFIX 固定点结合。
4.1.3.3 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知足以下要求:
a) 适用儿童身高限度的下限不应小于 100 cm; b) 适用儿童身高限度的上限应大于 105 cm;
c) 适用儿童身高不逾越 135 cm 的增高椅应合乎 5.1.5.5 规矩的侧面碰撞保护要求;
d) 儿童敛迹系统适用儿童的身高限度不应隔断 ,例 如 :增 高椅适用的身高限度不应 是“100 cm~ 130 cm 和 140 cm~150 cm”。
4.1.3.4 关于增高椅和增高垫 ,儿 童敛迹系统与安全带之间应有一个主要受力点。 将儿童敛迹系统按 照 6.1.3.6.2.2 放手在轨范座椅上 ,不 搭乘儿童假东谈主 ,该 点到 Cr 轴的距离应不小于 150 mm。 儿童敛迹 系统在调换限度内以及系数织带通过区域上,都应知足要求。
4.1.3.5 用知足附录 B 要求的轨范安全带在轨范座椅上固定儿童敛迹系统后 ,应 保证织带卷收器轴上 的织带长度至少为 150 mm。 用轨范安全带将儿童敛迹系统固定在轨范座椅上 ,张 紧力为 50 N±5 N。 测量时不安虚伪东谈主,除非儿童敛迹系统在遐想上由于假东谈主的安装会变成所用安全带长度的增多。 儿童 敛迹系统安装在轨范座椅上后,开释安全带上的载荷,通过轨范卷收器的卷收力(4 N±3 N)回卷织带。 在按照 6.1.3.6.2.2 安装的经由中,织带夹的使用不应影响安全带的旅途。
4.1.3.6 增高垫不应适用于身高小于 125 cm 的儿童,应保证儿童搭乘时,其头部至极不低于 Cr 轴以上770 mm 的水平面,查验方法按附录 C。
注:不适用于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
4.2 结构
4.2.1 儿童敛迹系统的结构知足以下要求。
a) 儿童敛迹系统应在规矩的任何位置提供必需的保护。 座椅名义的衬垫应是一层的 ,准许使用 附加的安然地垫子(举例凉席),关联词在不使用安然地垫子的情况下应合乎 4.3.1 和 5.1.5 的要 求。 对 于“ 特殊需要敛迹系统 ”,主 要敛迹方式应在儿童敛迹系统规矩的位置提供必需的保 护,即使不借助任何附加的敛迹安设。
b) 儿童应很容易地被敛迹或移走。 采取无卷收器的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或 Y 字形带敛迹儿童 的儿童敛迹系统 ,每 个肩部敛迹带都应简略在 5.2.1.4 规矩的经由中与腰部敛迹带保捏相对 的出动。 这种情况下 ,儿童敛迹系统装配的安全带可被遐想成两个或更多的结合部分。 一般 合计“特殊需要敛迹系统”的附加敛迹安设将会死心儿童被敛迹或者移走的速率,附加安设应 遐想成使其能尽可能快地被开释。
c) 若儿童敛迹系统倾角可调 ,则 调换倾角时应不需要手动再行调换儿童敛迹系统的其他部件。 儿童敛迹系统倾角的调换,需要通过特殊的手动操作来完成。
d) 为留心由碰撞或儿童本人动作引起体魄下滑 ,系数整局眼前向儿童敛迹系统应装备胯部敛迹 带 ,并与肩部敛迹带和腰部敛迹带一齐组成一个好意思满的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 关于用碰撞防 护安设代替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的儿童敛迹系统 ,碰撞防护安设应障翳系数这个词儿童体魄宽度并 放手在骨盆位置。
e) 关于有腰部敛迹带的系数儿童敛迹系统 ,应保证腰部敛迹带能将载荷传递到儿童乘员的骨盆 部位上。 敛迹系统不大意儿童体魄较弱部分(腹部、胯部等)施加过大的压力。 关于非整局面 儿童敛迹系统 ,在其两侧应可靠地疏浚车辆安全带的腰带部分能将载荷传递到儿童乘员的骨 盆部位。 在安装经由中 ,应保证载荷能施加在骨盆上。 腰部敛迹带应位于大腿骨上与骨盆交 接的部位 ,如图 1 所示。 在垂直平面内 ,经过安全带与大腿最外侧构兵点、与大腿名义相切的 切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α 和 β 应大于 10°,如图 2 所示。
图 1 腰带位置走漏图 图 2 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走漏图
f) 车辆安全带的肩带部分也应具有正确的疏浚 ,以 保证儿童乘员的躯干和颈部不应从肩带中 滑出。
g) 儿童敛迹系统系数织带的嘱托应使通俗佩带景象的使用者不会感到不安然或给使用者带来 危急。 Y 字形带不诓骗于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 ,只用于后向安装或侧向安装的儿童敛迹 系统(便携床)。颈部隔邻肩部敛迹带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对应儿童颈部的宽度。
h) 关于系数前向儿童敛迹系统 ,胯 部敛迹带在最大长度 时(若 长度可调),腰 部敛迹带不应高于 儿童敛迹系统所障翳儿童身高限度内的最大 、最 小假东谈主的骨盆位置。 碰撞防护安设应可调,以保证与儿童敛迹系统障翳的儿童身高限度的最大、最小假东谈主之间莫得罅隙。
4.2.2 遐想和安装儿童敛迹系统时知控制列要求:
--不应出现可能阻挡车辆座椅名义或乘员衣物的锐边或凸出物;
--儿童敛迹系统的刚性件在与织带构兵的任何部位不应有变成织带磨损的锐边。
4.2.3 遐想为用于珍藏或颐养的可拆或可出动部件 ,应 仅能借助专用器用 ,才 能拆去或出动。 需幸免 任何存在不正确拼装或使用这些部件的可能。 在儿童敛迹系统用户手册中大意拼装、拆卸经由给以详 细评释。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应在其调换限度内无需拆卸即可颐养。
4.2.4 特殊需要敛迹系统可有附加的敛迹安设 ,设 计上需幸免不正确装配 ,并 且在紧迫情况时其开释 方法和操作方式对挽救者应不言而喻。
4.2.5 准许儿童敛迹系统遐想时障翳任何尺寸限度。
4.2.6 带有可充气零件的儿童敛迹系统 ,遐想时需洽商到其使用的环境(压力、温度、湿度)不会影响系 统合乎本文献的性能要求。
4.2.7 在进行附录 D 规矩的考验经由中,增高垫不应透顶从三点式安全带中拉出并保证下躯干体不脱 离增高垫。
4.3 儿童敛迹系统基本要求
4.3.1 材料
4.3.1.1 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应以书面局面声明,儿童敛迹系统易被儿童构兵的部分,其所用材料中的 可迁徙元素限量要求合乎 GB 6675.4 的规矩。
注:不适用于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4.3.1.2 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应以书面局面声明,儿童敛迹系统所用材料合乎下列要求。
--对 于非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 ,所 用材料按照 GB 6675.3 规矩的方法进行测试 ,火 焰推广速率 不应逾越 30 mm/s,或 火焰在到达第二标记线前自熄。 多种面料组合在一齐的 ,应 作为一种 层积复合材料测试。 当不同材料隔断结合在一齐时 ,这 些材料不应视为层积复合材料 ,应 单 独测试。集成电路应视为层积复合材料进行测试。
--关于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所用材料毁灭特点应合乎 GB 8410 的规矩。
4.3.2 一般特点
4.3.2.1 总体要求
制造商应声明儿童敛迹系统的各式使用模式和所对应的适用身高限度。 颐养儿童敛迹系统 ,应 使其外部尺寸合乎 4.3.2.3 的要求 ,并 把柄 4.3.2.2 的规矩 ,通 过测量里面尺
寸考据适用身高限度。
4.3.2.2 里面尺寸
儿童敛迹系统的里面尺寸应合乎附录 E 的要求。 在制造商声明的身高限度内的系数景象下的肩 宽、臀宽、坐高应知足最小尺寸要求。 关于增高垫,只需知足制造商声明的最高身高对应的臀宽的最小 尺寸要求,无需知足其他里面尺寸要求。此外:
--关于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在制造商声明的身高限度内的肩高还应知足最大、最小尺寸要求。
--对 于带碰撞防护安设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在 制造商声明的身高限度内 ,还 应简略颐养至 合乎以下要求的景象:
l 在知足最小肩高的同期,知足最小大腿厚度、最小腹部厚度;
l 在知足最大肩高、肩宽、臀宽以及坐高的同期,知足最大大腿厚度、最大腹部厚度。
--关于增高椅,在制造商声明的身高限度内的系数景象下,还应知足最大肩高要求。
4.3.2.3 外部尺寸
4.3.2.3.1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儿童敛迹系统的长 、宽 、高 的最大尺寸以及与其相结合的 ISOFIX 固定点系 统(如 有)的 位置应通 过 ISOFIX 车辆座位检具来详情,并知足以下要求。
a) i⁃Size 或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前向儿童敛迹系统应位于 ISO/F2X 检具限度内。
b) i⁃Size 或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后向儿童敛迹系统应位于 ISO/R2 检具限度内。
c) 特定车型用 ISOFIX 或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可位于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1) 清单内所列适配车型;
2) 至 少 在 GB 14166 中 规 定 的 一 个 ISOFIX 车 辆 座 位 检 具(ISO/R1、ISO/R2X、ISO/R2、
ISO/R3、ISO/F2X、ISO/F2、ISO/F3、ISO/L1、ISO/L2)以内。 查验时 ,应 将儿童敛迹系统按照附录 E 中 E.3.3 的规矩颐养到所适用的儿童最大身高的景象。 检
查宽度时,侧面加载的载荷应不大于 135 N。 进行外部尺寸查验时 ,可 排除侧面吸能安设。 关于不可排除的侧面吸能安设 ,应 至少有一个位置
位于检具限度内。 若儿童敛迹系统倾角可调 ,应 至少在一个歪斜位置位于检具限度内 ;若 其他歪斜位置位于检具范
围外,则在评释手册中应注明儿童敛迹系统的这些歪斜位置可能不适用于系数车型。 作用在车辆座椅靠背上、用于留心儿童敛迹系统在碰撞经由中发生反弹的安设应至少有一个使用
位置位于检具限度内。按照评释手册颐养到其他使用位置时准许超出检具限度。
4.3.2.3.2 增高椅
增高椅应只对应一个儿童敛迹系统类型。 增高椅的长 、宽 、高 的最大外部尺寸以及与其相结合的
ISOFIX 固定点系统(如有)的位置应通过 i⁃Size 增高椅检具来详情,并知足以下要求。
a) i⁃Size 增高椅应位于 ISO/B2 检具限度内。
b) 特定车型用增高椅应位于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1) 清单内所列适配车型;
2) ISO/B2 或 ISO/B3 检具限度内。
查验时 ,增 高椅颐养到适用身高 135 cm 儿童乘坐的景象 ,或 当适用儿童最大身高小于 135 cm 时, 将其颐养到所适用的儿童最大身高的景象。查验宽度时,侧面加载的载荷应不大于 135 N。
进行外部尺寸查验时 ,可 排除侧面吸能安设。 关于不可排除的侧面吸能安设 ,应 至少有一个位置 位于检具限度内。
增高椅检具处于任何角度景象 下(90°~110°),i⁃Size 增高椅应位于增高椅检具内。 可通过颐养增 高椅倾角或位置来阐发其是否位于不同增高椅检具内。
若儿童敛迹系统倾角可调 ,应 至少在一个歪斜位置位于检具限度内 ;若 其他歪斜位置位于检具范 围外,则在评释手册中应注明儿童敛迹系统的这些歪斜位置可能不适用于系数车型。
对 于 适 用 儿 童 最 大 身 高 超 过 135 cm 的 增 高 椅 ,若 处 于 增 高 椅 检 具 范 围 内 的 最 大 适 用 身 高 小 于 135 cm,该 增高椅在此最大适用身高限度内归类为 i⁃Size 增高椅 ,超 出此最大适用身高限度的部分归 类为特定车型用增高椅 ;若 处于增高椅检具限度内的最大适用身高不小于 135 cm,该 增高椅在全部身 高限度内均归类为 i⁃Size 增高椅 ,但 要是颐养到所适用的最大身高景象时 ,外 部尺寸超出了检具限度, 则应在评释手册中注明儿童敛迹系统可能不适用于系数车型。
4.3.2.3.3 增高垫
儿童敛迹系统的长 、宽 、高 的最大外部尺寸以及与其相结合的 ISOFIX 固定点系 统(如 有)的 位置 应通过 i⁃Size 增高椅检具来详情,并知足以下要求。
a) 通用增高垫应位于 ISO/B2 检具限度内。
b) 特定车型用增高垫应位于以下两种情况之一:
1) 清单内所列适配车型;
2) ISO/B2 或 ISO/B3 检具限度内。
4.3.2.4 质地
关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和整局面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 ,儿 童敛迹系统与其适用的 最大假东谈主的质地总额不应逾越 33 kg。
4.3.3 ISOFIX 结合安设
4.3.3.1 型式
ISOFIX 结合安设可参照图 3 的示例遐想 ,也 可遐想成一个刚性 、可 调换的机械安设的一部分 ,其 型式由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详情。
a) 示例 1
b) 示例 2
图 3 ISOFIX 结合安设示例
单元为毫米
4.3.3.2 尺寸
与 ISOFIX 下固定点相助使用的 ISOFIX 结合安设的尺寸不应逾越图 4 所给出的范围尺寸。
图 4 ISOFIX 结合安设的范围尺寸
单元为毫米
4.3.3.3 锁止到位教导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的安装应有一个明确的锁止到位教导来表明两个 ISOFIX 结合安设都与相 应的 ISOFIX 下固定点相结合。 这个教导应至少采取可听 、可 触摸 、可 见方式中的一种。 在可见教导 的情况下,应在职何通俗光照条件下均可辩别。
4.3.4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上拉带
4.3.4.1 ISOFIX 上部结合件
上部结合件采取如图 5 所示的 ISOFIX 上部固定钩 ,或 不逾越图 5 所示的外廓尺寸的其他的访佛 安设。
a) 顶视图
b) 侧视图
图 5 ISOFIX 上部结合件(上部固定钩)尺寸
单元为毫米
c) 局部视图 A
图 5 ISOFIX 上部结合件(上部固定钩)尺寸(续)
单元为毫米
4.3.4.2 ISOFIX 上拉带
4.3.4.2.1 ISOFIX 上拉带特点
ISOFIX 上拉带应由带有颐养和张力开释功能的织带(或织带的替代物)组成。
4.3.4.2.2 ISOFIX 上拉带长度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上拉带长度应至少为 2 000 mm。
4.3.4.2.3 无随心指令安设
儿童敛迹系统上应装备可指令上拉带是否随心的安设。 该安设是调换安设和张力开释安设的一 部分。
4.3.5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支捏腿和支捏腿脚
4.3.5.1 一般要求
带有支捏腿的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应把柄评释书进行安装 ,并 在系数使用位 置(如 :连 接件长度可 调 、带 基座使用 、最 短和最长腿等情况 ,不 包括支捏腿收纳位置)满 足 4.3.5.2、4.3.5.3 和 4.3.5.4 的要 求。可采取物理方法或野神思模拟方法来查验是否知足 4.3.5.2、4.3.5.3 和 4.3.5.4 的要求。
4.3.5.2~4.3.5.4 使用的参考坐标系的原点位于两个 ISOFIX 结合安设的中间位置且位于两个对 应的 ISOFIX 固定点中心的连线上,如图 6 所示。
该坐标系轴相对儿童敛迹固定模块(CRF)的观点如下:
a) X ′轴应平行于 CRF 底面且位于 CRF 纵向中心平面上;
b) Y ′轴垂直于 CRF 纵向中心平面;
c) Z ′轴垂直于 CRF 底面。
a) 儿童敛迹系统参考坐标系
b) 儿童敛迹系统在车辆中的参考坐标系
图 6 参考坐标系
4.3.5.2 支捏腿的尺寸
包括与儿童敛迹系统联络的结合安设在内的支捏腿和支捏腿脚应透顶位于支捏腿尺寸评估体(见 附录 F 中图 F.1、图 F.2)规矩的限度内。支捏腿刚性不可调部分不应逾越原点下方平行于 X ′⁃Y ′平面 且距离为 285 mm 的平面。
支捏腿可超出支捏腿尺寸评估体之外,超出部分仍应保捏在儿童敛迹固定模块(CRF)体积内。
4.3.5.3 支捏腿脚调换限度
支捏腿长 度(Z ′方 向)应 可调 ,以 保证支捏腿脚能障翳支捏腿脚评估 体(见 图 F.3 和图 F.4)定 义的 系数这个词高度限度。相邻两锁止位置的间距不应逾越 20 mm。
仅允许支捏腿脚沿 Z ′观点超出高度限度,任何部分不应在 X ′、Y ′观点超出支捏腿脚评估体限度。
4.3.5.4 支捏腿脚尺寸
支捏腿脚尺寸应知足以下要求。
a) 支捏腿脚构兵面的面积不应小于 2 500 mm2。构兵面的面积指在支捏腿脚与车辆地板通俗支 撑景象下,其最下端进取 10 mm 处水平截面的面积,见图 7。
b) 支捏腿脚在 X ′、Y ′方进取的尺寸应不小于 30 mm,且不超出支捏腿脚评估体限度。 c) 支捏腿脚边际圆角半径应不小于 3.2 mm。
图 7 支捏腿脚构兵面的最小面积走漏图
5 性能要求
5.1 敛迹系统总成的规矩
5.1.1 抗腐蚀性
5.1.1.1 一个好意思满的儿童敛迹系统,或易受腐蚀的零部件应进行 6.1.1 规矩的腐蚀考验。
5.1.1.2 进行 6.1.1 规矩的腐蚀考验之后 ,经 过检测东谈主员的目视查验 ,应 莫得削弱儿童敛迹系统原有特 性的迹象及腐蚀阵势。
5.1.2 吸能性
5.1.2.1 关于系数带靠背的儿童敛迹系统 ,按 照附录 G 规矩的考验方法对附录 H 规矩的区域进行试 验时 ,最 大加快度应小于 60g。 该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带有碰撞防护安设的儿童敛迹系统 ,尤 其是头部 撞击区域。
5.1.2.2 具有高度可调的头部支捏安设的儿童敛迹系统 ,如 果车辆安全带或者儿童敛迹带的高度是直 接受高度可调的头部支捏安设限定 ,则 在附录 H 规矩的区域内不被假东谈主头部构兵的部位 ,例 如头部支 撑安设的背面,可不知足 5.1.2.1 的要求。
5.1.3 翻转考验要求
儿童敛迹系统应按 6.1.2 规矩的方法进行考验。在系数这个词考验经由中,考验假东谈主不应从安设中掉出, 况兼当轨范座椅处于翻转的位置 ,沿 着垂直于座椅的观点 ,假 东谈主的头部从它的原始位置产生的位移应 不逾越 300 mm。测量应在载荷撤去后进行。
5.1.4 温度考验要求
带扣 、卷 收器 、调 节安设和安全带锁止安设按照 6.2.7 的规矩进行温度考验后 ,经 检测东谈主员目视检 查,不应有可能削弱儿童敛迹系统原有特点的迹象。
5.1.5 动态考验要求
5.1.5.1 一般要求
5.1.5.1.1 动态考验应在莫得加载过的儿童敛迹系统上进行。 儿童敛迹系统应按照 6.1.3 规矩的考验
方法和表 3 规矩的考验形态进举止态考验。
5.1.5.1.2 关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 ,应 使用附录 I 中 I.5 规矩的轨范座椅 ,按 照 6.1.3.2 规矩的考验方 法,在考验滑车上进行考验。
5.1.5.1.3 关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安 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每一型式车辆都应进行考验。 考验应 按以下要求进行。
a) 关于知足 4.3 要求且至少能放入一个 ISOFIX 车辆座位检具中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或 满 足 4.3 要求且至少能放入一个 i⁃Size 增高椅检具中的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应 按照 6.1.3.2
规矩的考验方法在轨范座椅上进行滑车考验 ,或 按照 6.1.3.3 规矩的考验方法进行前面和后
面碰撞考验以及按照 6.1.3.2.3 规矩的考验方法进行侧面碰撞考验。
b) 关于知足 4.3 要求且弗成放入 ISOFIX 车辆座位检具或 i⁃Size 增高椅检具中的儿童敛迹系统
(举例儿童敛迹系统无抗翻转安设或使用了其他附加固定点),应 按照 6.1.3.3 规矩的考验方 法 用 白 车 身 进 行 前 面 和 后 面 碰 撞 试 验 或 按 照 6.1.3.4 规 定 的 试 验 方 法 进 行 整 车 试 验 ;按 照 6.1.3.2.3 规矩的考验方法进行侧面碰撞考验。
c) 按照 6.1.3.3 规矩的方法进行考验时 ,使 用最代表车辆结构和碰撞名义足够大的部分车身 ,如 果儿童敛迹系统用于后排座椅 ,试 验车身包括前排座椅的靠背 、后 排座椅 、地 板 、B 柱 、C 柱和 顶盖。 要是儿童敛迹系统用于前排座椅 ,试 验车身包括形貌板 、A 柱 、风 窗玻璃 、安 装在地板 或形貌板上的各式杆件和按钮、前排座椅、地板以及顶盖。 实施该考验时 ,准许负责实施该试 验的检测机构减去一些合计充足的部件。 要是考验车辆的型式在以上车身所列举的几方面 莫得较大的区别,进行考验的本事部门可减少考验车辆的数目。
5.1.5.1.4 关于 i⁃Size 增高椅和通用增高垫 ,应按照 6.1.3.2 规矩的考验方法 ,在附录 I 中规矩的轨范座 椅上进行考验。
5.1.5.1.5 要是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安装于终末排的前向座椅后方的区 域(如 行李区),应 至少有
一次考验按照 6.1.3.4 规矩的方法在整车上用最大的假东谈主进行。
5.1.5.1.6 关于特殊需要敛迹系统 ,儿童敛迹系统适用儿童体型内系数的动态考验应重叠进行两次 :第 一次,用最主要的敛迹方式进行;第二次,使用全部的敛迹方式进行。
5.1.5.1.7 关于使用抗翻转安设和/或肩带定位器的儿童敛迹系统,应按以下要求进举止态考验。
a) 抗翻转安设和肩带定位器同期起作用。
b) 抗翻转安设和肩带定位器分别不起作用。 除非有能幸免抗翻转安设和/或肩带定位器误操作 的次序,如机械结构或同期带有视觉和听觉劝诫信号。也可同期不起作用进行考验。
注:抗翻转安设不起作用时,仅进行前面碰撞动态考验。
5.1.5.1.8 关于带有 ISOFIX 结合安设的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应按照以下情况进行考验:
a) 使用 ISOFIX 结合安设;
b) 不使用 ISOFIX 结合安设。
5.1.5.1.9 关于可迤逦安装观点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若有仅在一个观点起作用的敛迹儿童的部件 , 则应按以下情况进举止态考验。
a) 在敛迹部件起作用的安装观点,使用该敛迹部件。
b) 在 约 束 部 件 不 起 作 用 的 安 装 方 向 ,使 用 该 约 束 部 件 。 除 非 有 能 避 免 该 方 向 误 操 作 的 机 械 结构。
5.1.5.1.10 儿童敛迹系统动态考验样品应使用按照 5.2 要求完成预惩处的部件 ,由 考验机构聘请最恶 劣景象[5.1.5.1.7 b)、5.1.5.1.8 b)、5.1.5.1.9 b)的景象除外]进举止态考验。
5.1.5.2 其他要求
5.1.5.2.1 动态考验中 ,儿童敛迹系统上除死心载荷安设外 ,用于保捏儿童在乘坐位置上的敛迹系统的 任何部件都不应透顶或部分断裂 ,儿 童敛迹系统的带扣 、锁 止安设或位移安设不应解锁或失效。 儿童 敛迹系统上的死心载荷安设应知足以下要求:
a) 性能知足制造商的遐想要求;
b) 未削减儿童敛迹系统保护乘员的功能。
5.1.5.2.2 动态考验中 ,轨范安全带不应从导向件或锁止机构中衰败。 关于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标 准安全带的肩带部分,应在假东谈主头部水平出动量到达最大值前判定。
5.1.5.2.3 动态考验中,在假东谈主头部水平出动量到达最大值前,腰带不应透顶滑离假东谈主骨盆。
5.1.5.3 前面、背面碰撞的假东谈主伤害限值
按照附录 J 的规矩详情动态考验各项性能观点,假东谈主伤害限值应知足表 4 的要求。
5.1.5.4 前面、背面碰撞中假东谈主头部出动量
5.1.5.4.1 通用类儿童敛迹系统
5.1.5.4.1.1 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
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进行前面、背面碰撞时假东谈主头部出动量应知足如下要求。
a) 关于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假 东谈主头部任何部位不应逾越图 8 规矩的 BA 平面 、DA 平面和 DE 平面。 判断的时分不逾越 300 ms 或者到假东谈主最终罢手理会的时刻 ,以 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 为准。 若儿童敛迹系统中位于假东谈主头部后方的靠背或头枕逾越 DE 平面 ,则 假东谈主头部可逾越 DE 平面。
b) 关于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假 东谈主头部任何部位不应逾越图 8 规矩的 BA 平面和 DA 平面。 判断的时分不逾越 300 ms 或者到假东谈主最终罢手理会的时刻 ,以 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为准。 用 Q10 假东谈主进行考验时 ,DA 平面相对 Cr 轴的距离放宽为 840 mm,BA 平面相对 Cr 轴的距 离放宽为 550 mm,在反弹经由中不洽商是否超出 DA 平面。
c) 在进行 5.1.5.1.7 b)和 5.1.5.1.9 b)规矩的考验时,Cr 轴到 AB 平面间的距离可放宽 10%。
单元为毫米
注:Cr 为座垫上平面和座椅靠背前面的交线,即 Cr 轴。
图 8 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考验安设的嘱托
5.1.5.4.1.2 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和婴儿便携床
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和婴儿便携床进行前面、背面碰撞时假东谈主头部出动量应知足如下要求。 a) 假东谈主的头部不应逾越图 9 规矩的 FD 平面 、FG 平面和 DE 平面。 判断的时分不逾越 300 ms 或者到假东谈主最终罢手理会的时刻 ,以 二者中先发生的时刻为准。 用 Q6 或 Q3 假东谈主进行考验
时,FD 平面相对 Cr 轴的距离放宽为 840 mm。
b) 要是前面碰撞动态考验中儿童敛迹系统与直径为 100 mm 的钢管发生构兵 ,并 且系数伤害指 标和头部出动量合乎 5.1.5.3 及 a)的要求,应再次进行前面碰撞动态考验,使用儿童敛迹系统 适用儿童身高限度内的最大假东谈主 ,不 放手 100 mm 的钢管 ,应 合乎 5.1.5.2、5.1.5.3 和 a)中 除 了前向位移之外的其他要求。
c) 在进行 5.1.5.1.7 b)和 5.1.5.1.9 b)规矩的考验时,只按照第二种情况即不放手 100 mm 的钢管 进行考验,应合乎 5.1.5.2、5.1.5.3 和 a)中除了前向位移之外的其他要求。
图 9 后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考验安设的嘱托
5.1.5.4.2 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单元为毫米
当在整车或车身上进行考验时,若假东谈主头部与车辆部件莫得构兵 ,则无需测量头部加快度数据,认 为头部伤害指 标(HIC)和 头部蕴蓄合成 3 ms 加快度知足 5.1.5.3 的要求 ,记 录成果 为“ 头部无构兵 ”。 在整车上进行的考验,考验结束后不使用器用,就能把假东谈主从儿童敛迹系统中取出。
5.1.5.5 侧面碰撞的假东谈主伤害观点
5.1.5.5.1 头部包容性
在侧面碰撞考验加载经由(最大不逾越 80 ms)中,头部包容性合乎以下要求: a) 头部不应与门板构兵;
b) 除 Q10 假 东谈主 外 ,使 用 其 他 假 东谈主 进 行 试 验 时 ,头 部 不 应 超 过 附 录 I 中 图 I.9 所 示 的 头 部 包 容 平面。
5.1.5.5.2 伤害限值
侧面碰撞的假东谈主伤害限值应合乎表 5 的要求。
5.2 适用于敛迹系统组成部件的规矩
5.2.1 带扣
5.2.1.1 带扣的遐想应排斥任何误操作的可能性。 带扣应透顶锁住。 在带扣进行锁止时 ,应 排斥带扣 部件互换的可能性 ;只 有当系数零件都结合好之后 ,带 扣才应被锁住。 带扣与儿童构兵的任何部位的 宽度应不小于 5.2.5.1 规矩的织带的最小宽度。 该要求不适用于车辆安全带总成和特殊需要敛迹系统。关于特殊需要敛迹系统,在主要的敛迹方式下,带扣应合乎 5.2.1.2~5.2.1.8 的要求。
5.2.1.2 不管带扣的位置怎样 ,即 使在莫得拉力的情况下 ,带 扣也应保捏锁止景象。 带扣应易于操作。 通过对按钮或访佛的安设施加压力应能把带扣翻开。 按压面在与按钮运转理会观点的垂直平面内的 投影区域知足以下要求:
--对紧闭式带扣解锁按钮,面积应不小于 450 mm2,宽度应不小于 15 mm;
--对非紧闭式带扣解锁按钮,面积应不小于 250 mm2,宽度应不小于 10 mm。
注:宽度是形成所形色的投影区域的两个尺寸中较小的。
5.2.1.3 带扣解锁按钮的按压面应被标以红色。带扣的其他部分不应为红色。
5.2.1.4 在带扣上进行单一的操作应能把儿童从儿童敛迹系统中脱离出来,要是有肩带定位器,则进行 单一的操作应能把肩带定位器翻开。 带扣与肩带定位器可任意限定或同步开启。 关于婴儿提篮或便 携床,应通过最多两个解锁操作把系数这个词系统连同儿童一齐取出。
5.2.1.5 翻开带扣和肩带定位 器(如 有),应 能把儿童从儿童敛迹系统中移出 ,如 果安设中包括胯部约 束带,应能通过对合并带扣的操作同期把胯部敛迹带翻开。
5.2.1.6 按 6.1.3 的规矩进举止态考验之前 ,带 扣应能承受 6.2.7 的温度考验要求 ,且 在通俗使用条件
下承受 5 000 次±5 次的开闭轮回考验。
5.2.1.7 带扣开启力应知控制列要求:
a) 在 6.2.1.1 规矩的考验顶用于翻开带扣的力不应逾越 80 N; b) 在 6.2.1.2 规矩的考验顶用于翻开带扣的力应为 40 N~80 N。
5.2.1.8 带扣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知足以下要求。
a) 在按照 6.2.1.3.2 进行考验的经由中 ,带 扣的任何部分或周边的织带或调换安设不应断裂或 分离。
b) 把柄儿童敛迹系统适用的儿童身高限度,带扣应能承受以下载荷:
1) 儿童身高不大于 87 cm 时,载荷为 4 kN;
2) 儿童身魁岸于 87 cm 时,载荷为 10 kN。
5.2.2 肩带定位器
5.2.2.1 肩带定位器的遐想应留心诞妄操作 ,其 使用不应变成肩部织带诬蔑。 固定肩带定位器时不应多于一个动作,且固定载荷不应逾越 15 N。
5.2.2.2 肩 带 定 位 器 应 易 于 操 作 。 打 开 时 不 应 多 于 一 个 动 作 ,且 儿 童 难 以 操 作 。 开 启 力 不 应 超 过15 N。
5.2.2.3 肩带定位器的高度不应逾越 60 mm。
5.2.3 调换安设
5.2.3.1 调换安设的颐养限度应足够大,在该儿童敛迹系统系数适用身高限度内都可正确颐养。
5.2.3.2 系数的调换安设都应是“快速调换器”类型。
5.2.3.3 当儿童敛迹系统正确安装况兼儿童处于通俗乘坐位置时,调换安设应易被涉及。
5.2.3.4 调换安设应易于颐养 ,以 得当儿童的体形。 在按照 6.2.2.1 规矩进行考验时 ,手 动调换安设的操作力不应逾越 50 N。
5.2.3.5 用两个儿童敛迹系统调换安设样品进行 6.2.7 规矩的温度考验和 6.2.3 规矩的微滑移考验 ,对每个调换安设,织带的滑动量应不逾越 25 mm,或对全部调换安设,总滑动量应不逾越 40 mm。
5.2.3.6 按照 6.2.2.1 的规矩进行考验时,调换安设不应断裂或分离。
5.2.3.7 调换安设应在进行 6.1.3 规矩的动态考验之前按照 6.2.6 的规矩进行 5 000 次±5 次的轮回 考验。
5.2.4 卷收器
5.2.4.1 自锁式卷收器
5.2.4.1.1 装 备 有 自 锁 式 卷 收 器 的 安 全 带 的 织 带 在 卷 收 器 的 相 邻 锁 止 位 置 之 间 移 动 量 不 应 超 过30 mm。 在佩带者向后出动时 ,织 带应保捏在率先的位置 ,或 者在佩带者随后的上前出动后 ,自 动回到 其正本位置。
5.2.4.1.2 要是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 ,按 照 6.2.4.1 规矩的方法在假东谈主和卷收器之间按解放长度测量
时 ,织 带的卷收力应不小于 7 N。 要是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 ,按 访佛方法测量 ,织 带的卷收力应不小
于 2 N 且不大于 7 N。 要是织带穿过导向安设或滑轮 ,卷 收力是在假东谈主和导向安设或滑轮之间按解放 长度测量。 要是卷收器总成上设有手动或自动留心织带透顶卷回的安设 ,在 进行卷收力测量时 ,应 使 该安设失效。
5.2.4.1.3 在 6.2.4.2 规矩的条件下 ,织 带应反复从卷收器中拉出并允许缩回 ,直 到完成 5 000 次轮回。
卷收器还应禁受 6.2.7 规矩的温度考验和 6.1.1 规矩的腐蚀考验以及 6.2.4.5 规矩的粉尘考验。 然后,
再完成 5 000 次拉出缩回轮回。 在作念完上述考验之后 ,卷 收器应仍能链接通俗运转况兼合乎 5.2.4.1.1和 5.2.4.1.2 的要求。
5.2.4.2 紧迫锁止式卷收器
5.2.4.2.1 当按照 6.2.4.3 的规矩进行考验时,紧迫锁止式卷收器应能知足以下条件:
a) 当车辆的延缓度达到 0.45g 时,卷收器应能锁止;
b) 在织带拉出方进取测量,加快度小于 0.8g 时,卷收器不应锁止;
c) 卷收器的传感安设在制造商规矩的安装位置向任何观点歪斜不逾越 12°时,卷收器不应锁止; d) 卷收器的传感安设在制造商规矩的安装位置向任何观点歪斜逾越 27°时,卷收器应锁止。
5.2.4.2.2 要是卷收器的使命依靠外部信号或电源限定时 ,应保证当信号中断或电源失效时 ,卷收器自 动锁止。
5.2.4.2.3 具有复合明锐性的紧迫锁止式卷收器应合乎 5.2.4.2.1 和 5.2.4.2.2 的要求。 要是织带的拉 出为紧迫锁止限定身分之一,则在织带拉出方进取测量的织带加快度达到 1.5g 时,卷收器应锁止。 5.2.4.2.4 在 5.2.4.2.1 a)和 5.2.4.2.3 所 述 的 试 验 中 ,发 生 在 卷 收 器 锁 止 之 前 的 织 带 抽 出 长 度 ,自
6.2.4.3.1 规矩的运转长度起 ,不 应逾越 50 mm。 在 5.2.4.2.1 b)所 述的考验中 ,自 6.2.4.3.1 规矩的运转 长度起,至织带抽出的 50 mm 长度内,不应锁止。
5.2.4.2.5 要是卷收器是腰带的一部分,当 按照 6.2.4.1 规矩的方法在假东谈主和卷收器之间按解放长度测
量时 ,织 带的卷收力不应小于 7 N。 要是卷收器是肩带的一部分 ,按 访佛的方法测量 ,织 带的卷收力应 在 2 N~7 N 之间。 要是织带通过一个导向安设或滑轮 ,卷 收力是在假东谈主和导向安设或滑轮之间按自 由长度测量。 要是卷收器总成上设有手动或自动留心织带透顶卷回的安设 ,在 进行卷收力测量时 ,应 使该安设失效。
5.2.4.2.6 在 6.2.4.2 规矩的条件下 ,织 带应反复地从卷收器中拉出和缩回 ,直 到完成 40 000 次轮回。 卷收器还应禁受 6.2.7 规矩的温度考验和 6.1.1 规矩的腐蚀考验以及 6.2.4.5 规矩的粉尘考验。 然后,
再完成 5 000 次拉出缩回轮回。 在作念完上述考验之后 ,卷 收器应仍能链接通俗运转况兼合乎 5.2.4.1.1
5.2.5 织带
5.2.5.1 宽度
与假东谈主构兵的儿童敛迹系统的织带最小宽度为 25 mm,该 尺寸应在 6.2.5.1 规矩的织带强度考验
中进行测量,在保捏织带断裂载荷 75% 的负载情况下进行。
5.2.5.2 轨范景象下的强度
用两个经过 6.2.5.2.2 标态惩处的织带样品 ,按 照 6.2.5.1 的方法详情断裂载荷。 两个织带样品断 裂载荷之间的差值不应逾越较大值的 10%。
5.2.5.3 特殊条件下的强度
5.2.5.3.1 五 组(每 组 两 个)织 带 样 品 分 别 按 照 6.2.5.2.3~6.2.5.2.7 进 行 预 处 理 后 ,所 有 织 带 样 品 按6.2.5.1 的方法详情断裂载荷。 每个样品的断裂载荷应不小于 5.2.5.2 中两个样品测得的载荷平均值的
75%。
5.2.5.3.2 关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断裂载荷应不小于 3.6 kN。
5.2.5.3.3 进 行 6.2.3 规 定 的 微 滑 移 试 验 后 ,仅 当 结 果 大 于 5.2.3.5 规 定 限 值 的 50% 时 ,应 进 行6.2.5.2.7 中规矩的类型 1 的磨损考验。
5.2.5.4 其他要求
不应通过任何调换安设、带扣或固定点拉出整条织带。
5.2.6 ISOFIX 结合安设
5.2.6.1 ISOFIX 结合安设和插接件指令应具有历久性 ,并在进行 6.1.3 规矩的动态考验前禁受通俗使
用条件下的 2 000 次±5 次的开闭轮回考验。
5.2.6.2 ISOFIX 结合安设应带有锁止机构,其性能合乎以下要求之一:
a) 锁止机构的开释应由两个一语气动作来完成。操作第二个动作时,需要保捏第一个动作;
b) 按照 6.2.8 的规矩进行考验时,ISOFIX 结合安设的开启力应不小于 50 N。
5.2.7 安全带锁止安设
5.2.7.1 安全带锁止安设应被永恒性地固定在儿童敛迹系统上。
5.2.7.2 安全带锁止安设不大意车辆安全带变成损害,并应能知足 5.1.4 的温度考验要求。
5.2.7.3 安全带锁止安设不应阻挡儿童被速即开释。
5.2.7.4 A 类安设按照 6.2.9.1 进行考验,织带的滑移量不应逾越 25 mm。
5.2.7.5 B 类安设按照 6.2.9.2 进行考验,织带的滑移量不应逾越 25 mm。
6 考验方法
6.1 敛迹系统总成考验
6.1.1 腐蚀考验
6.1.1.1 儿童敛迹系统的金属部件应放手在附录 K 规矩的考验容器内。 对装有卷收器的儿童敛迹系 统 ,织 带应张开至总长减去 100 mm±3 mm 的位置。 除非有必要查验或补充盐溶液等良晌的中断之外,盐雾考验应捏续 50 h±0.5 h。
6.1.1.2 在完成盐雾考验后,儿童敛迹系统的金属部件应仔细冲洗或浸在温度不高于 38 ℃的洁净活水 中除掉已形成的盐渍 ,在 按照 5.1.1.2 进行查验之前 ,应 放在温度为 18 ℃~25 ℃的环境中干燥 24 h± 1 h。
6.1.2 翻转考验
6.1.2.1 假东谈主应装备附录 L 形色的载荷施加安设Ⅰ或载荷施加安设Ⅱ。 把柄本文献和制造商评释书 的要求,应将假东谈主放手在安装好的儿童敛迹系统中,并按 6.1.3.6 的方法进行颐养。
6.1.2.2 将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在轨范座椅或车辆座椅上。系数这个词座椅绕着座椅纵向中心平面内的水平轴 线 ,以 2(°)/s~5(°)/s 的速率旋转 540°±5°并在该位置罢手。 用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也可安装 在附录 I 规矩的轨范座椅上进行该考验。
6.1.2.3 在该位置上 ,通 过载荷施加安设 ,在 通过旋转轴的垂直平面上 ,沿 垂直觉点向下施加 4 倍假东谈主 重 量 的 载 荷 ,公 差 为 +5%。 控 制 加 载 过 程 ,保 证 加 载 速 度 不 超 过 400 mm/min。 在 最 大 载 荷 时 保 捏 30+ 5
6.1.2.4 以不逾越 400 mm/min 的速率卸载,然后测量头部向下的出动量。
6.1.2.5 旋转系数这个词座椅 180°使其回到运转位置。
6.1.2.6 反观点重叠该考验。 系数这个词座椅绕着座椅纵向中心平面的垂直轴线旋转 ,重 复进行两个观点的 翻转考验。
6.1.2.7 以上考验应障翳该敛迹系统所适用儿童身高限度中的最小和最大的两个假东谈主。系数这个词考验经由 中不准许颐养假东谈主或儿童敛迹系统。
6.1.3 动态考验
6.1.3.1 考验评释
6.1.3.1.1 系数类型的儿童敛迹系统应进行前面碰撞动态考验。
6.1.3.1.2 系数后向和侧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应进行背面碰撞动态考验。
6.1.3.1.3 除了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和增高垫 ,其 他类型儿童敛迹系统应按照 6.1.3.2.3 的方法进行侧 面碰撞动态考验。
6.1.3.1.4 进行侧面碰撞动态考验时 ,儿 童敛迹系统应在最耸立景象 ,即 使该景象超出了车辆座椅检 具 ,仍 在该景象进行考验。 侧面吸能安设应颐养至最大和最小宽度位置 ,对 于带有可拆卸侧面吸能装 置的儿童敛迹系统,吸能安设排除后合计是最小宽度位置。
6.1.3.1.5 前面 、后 面碰撞动态考验时 ,应 将儿童敛迹系统颐养到所适用的假东谈主身高景象 ,并 将儿童约 束系统颐养到该碰撞形态时对应安装方进取的该假东谈主适用的最耸立和最歪斜位置。
6.1.3.1.6 作用在车辆座椅靠背上 、用 于留心儿童敛迹系统在碰撞经由中发生反弹的安设应按照使用 手册颐养到正确的使用位置。
6.1.3.1.7 关于通用类儿童敛迹系统,应采取 6.1.3.2 所述考验方法。
6.1.3.1.8 关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除 5.1.5.1.3 a)所 列情况外 ,应 采取 6.1.3.3 或 6.1.3.4 所述试 验方法。
6.1.3.2 在滑车上和轨范座椅上进行的考验
6.1.3.2.1 前面碰撞
6.1.3.2.1.1 用于动态考验的滑车和轨范座椅应合乎附录 I 的要求。
6.1.3.2.1.2 延缓或加快经由中滑车应一直保捏水平景象。
6.1.3.2.1.3 用于前排座椅的后向儿童敛迹系统进行考验时,车辆的形貌板应被安装在滑车上的一个刚 性杆代替,以确保系数的能量接纳都发生在儿童敛迹系统上。
6.1.3.2.1.4 可选用以下延缓或加快式滑车来进行考验。
a) 关于延缓式滑车 ,滑 车的延缓度应通过使用附录 I 中规矩的开发或可得到相似成果的任何其 他安设来得回。该开发应知足以下要求:
1) 前面碰撞考验时,滑车应被牵引以保证考验脱手前的速率为 50 0 km/h,其延缓度弧线位 于附录 M 中图 M.1 所示波形限度内;
2) 若考验以更高的速率进行或者加快弧线逾越了波形限度的上限 ,且儿童敛迹系统知足要 求,则该考验仍然灵验;
3) 延缓度弧线逾越规矩波形限度下限的时分不应逾越 3 ms。 b) 关于加快式滑车,开发应知足以下要求:
1) 前面碰撞考验时,滑车在考验经由中的速率变化 Δv 为 52- 2 km/h,其加快弧线位于附录 M 中图 M.1 所示的波形限度内 ,并 保捏在坐 标(5g,10 ms)和(9g,20 ms)所 示两点连线之 上,碰撞脱手的短暂(T0)是波形经过滤波等第 CFC60 滤波后到达 0.5g 的时刻;
2) 考验机构所使用的滑车(装备了座椅)应知足 I.1 的要求;
3) 若考验以更高的速率进行或者加快弧线逾越了波形限度的上限 ,且 儿童敛迹系统知足
5.1.5 的要求,则该考验仍然灵验。
6.1.3.2.1.5 应进行下列测量:
--碰撞之前滑车的瞬时速率(仅关于延缓式滑车);
--在至少 300 ms 内,假东谈主头部在垂直觉点和水平观点的出动量;
--在至少 300 ms 内,对应 5.1.5.3 规矩的伤害观点的评价参数;
--记载滑车的加快度或延缓度至少 300 ms。
6.1.3.2.1.6 碰撞后,不翻开带扣,用目视查验,判断是否有任何的失效或损坏。
6.1.3.2.2 背面碰撞
6.1.3.2.2.1 进行背面碰撞考验时,将轨范座椅旋转 180°。
6.1.3.2.2.2 用于动态考验的滑车和轨范座椅应合乎附录 I 的要求。
6.1.3.2.2.3 延缓或加快经由中滑车应一直保捏水平景象。
6.1.3.2.2.4 当用于前排座椅的后向儿童敛迹系统进行考验时,车辆的形貌板应被安装在滑车上的一个 刚性杆代替,以确保系数的能量接纳都发生在儿童敛迹系统上。
6.1.3.2.2.5 可选用以下延缓或加快式滑车来进行考验。
a) 关于延缓式滑车 ,滑 车的延缓度应通过使用附录 I 中规矩的开发或可得到相似成果的任何其 他安设来得回。该开发应知足以下要求:
1) 背面碰撞考验时,滑车应被牵引以保证考验脱手前的速率为 30+ 2 km/h,其延缓度弧线位
于附录 M 中图 M.2 所示波形限度内;
2) 若考验以更高的速率进行或者加快弧线逾越了波形限度的上限 ,且儿童敛迹系统知足要 求,则该考验仍然灵验;
3) 延缓度弧线逾越规矩波形限度下限的时分不应逾越 3 ms。 b) 关于加快式滑车,开发应知足以下要求:
1) 背面碰撞考验时,滑车在考验经由中的速率变化 Δv 为 32+ 2 km/h,其加快弧线位于附录 M 中图 M.2 所示的波形限度内 ,并 保捏在坐 标(5g,5 ms)和(10g,10 ms)所 示两点连线之 上,碰撞脱手的短暂(T0)是波形经过滤波等第 CFC60 滤波后到达 0.5g 的时刻;
2) 若考验以更高的速率进行或者加快弧线逾越了波形限度的上限 ,且儿童敛迹系统知足要 求,则该考验仍然灵验。
6.1.3.2.2.6 应进行下列测量:
--碰撞之前滑车的瞬时速率(仅关于延缓式滑车);
--在至少 300 ms 内,假东谈主头部在垂直觉点和水平观点的出动量;
--在至少 300 ms 内,对应 5.1.5.3 规矩的伤害观点的评价参数;
--记载滑车的加快度或延缓度至少 300 ms。
6.1.3.2.2.7 碰撞后,不翻开带扣,用目视查验,判断是否有任何的失效或损坏。
6.1.3.2.3 侧面碰撞
6.1.3.2.3.1 进行侧面碰撞考验时,将轨范座椅动掸 90°。
6.1.3.2.3.2 ISOFIX 固定点应安装在可滑动机构上,保证其在 Y 观点可出动以留心对 ISOFIX 结合装 置和考验开发变成挫伤 ,其 滑动量为 200 mm~250 mm。 沿滑动轴以 600 mm/min~1 200 mm/min 的
滑动速率用测力计测量的载荷应不逾越 100 N。 每 50 次考验后或每 6 个月应进行核查 ,以 二者中先 到的为准。
6.1.3.2.3.3 施加给儿童敛迹系统的侧向载荷是通过 I.6.1 界说的门板施加的。门板名义障翳有缓冲材 料,其性能合乎 I.6.2 的要求。
6.1.3.2.3.4 门板与考验轨范座椅间的相对速率应合乎表 M.3 和图 M.3 的规矩 ,并 不应因门板与儿童 敛迹系统的构兵而受到影响。 门板的最大侵入量应合乎图 I.11 的规矩。 若采取的是 T0 时刻门板静止 的方式 ,则门板应固定 ,T0 时刻考验轨范座椅相对大地的速率为 6.4 m/s~7.2 m/s;若采取的是 T0 时刻 门板理会的方式 ,则 门板相对大地的速率应位于图 M.3 规矩的通谈内 ,而 T0 时考验轨范座椅应保捏 静止。
6.1.3.2.3.5 在表 M.3 规矩的 T0 时刻,假东谈主应保捏在 6.1.3.6.2 规矩的坐姿。
6.1.3.3 在滑车和车身上进行的考验
6.1.3.3.1 前面碰撞
6.1.3.3.1.1 考验时为保护考验车辆所采取的次序不大意车辆座椅的固定点、车辆安全带的固定点和儿 童敛迹系统的任何附加固定点起加强作用或者留心结构的通俗变形。 车身上不应有特等的部分来限 制假东谈主的出动 ,以减少考验中施加在儿童敛迹系统上的载荷。 车身上不影响假东谈主出动的结构可被具有 相似强度的部件所替代。
6.1.3.3.1.2 考验时为保护考验车辆所采取的次序应保证车身宽度不受影响,从被紧闭或固定的车辆结
构前端到儿童敛迹系统的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 500 mm。车身结构的后端到固定点之间均应有
足够的间距,并知足 6.1.3.3.1.1 的要求。
6.1.3.3.1.3 由考验机构聘请最不利的位置将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在车辆座椅上。 申报中应评释车辆座 椅靠背及儿童敛迹系统的位置。 要是车辆座椅的靠背歪斜角度可调 ,应 按照车辆制造商的评释锁住, 如无任何评释,则尽可能接近 25°的靠背角。
6.1.3.3.1.4 除非有安装和使用评释书的要求,不然,当儿童敛迹系统用于前排座椅时,前排座椅应处于 其 正 常 使 用 位 置 的 最 前 端 ;当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用 于 后 排 座 椅 时 ,前 排 座 椅 应 处 于 其 正 常 使 用 位 置 的 最 后端。
6.1.3.3.1.5 延缓条件应知足 6.1.3.5 的要求。考验座椅应为践诺车辆的座椅。
6.1.3.3.1.6 应进行下列测量:
--碰撞之前滑车的瞬时速率(仅关于延缓式滑车);
--假东谈主的头与车身里面的任何构兵;
--在至少 300 ms 内,对应 5.1.5.3 规矩的伤害观点的评价参数;
--记载滑车和车身的加快度或延缓度至少 300 ms。
6.1.3.3.1.7 碰撞后,不翻开带扣,用目视查验,判断是否有任何的失效或损坏。
6.1.3.3.2 背面碰撞
6.1.3.3.2.1 进行背面碰撞考验时,车身在滑车上旋转 180°。
6.1.3.3.2.2 关系要求与 6.1.3.3.1 的要求相似。
6.1.3.4 好意思满车辆的考验
6.1.3.4.1 延缓条件应知足 6.1.3.5 的要求。
6.1.3.4.2 前面碰撞考验轨范按照附录 N 中的规矩。
6.1.3.4.3 背面碰撞考验轨范按照附录 O 中的规矩。
6.1.3.4.4 将进行下列测量:
--车辆的速率/碰撞安设碰撞前的瞬时速率;
--假东谈主的头部与车辆里面的任何构兵;
--至少 300 ms 内,对应 5.1.5.3 规矩的伤害观点的评价参数。
6.1.3.4.5 关于座椅靠背可调的前排座椅 ,应按制造商的规矩锁住 ,如无任何其他评释 ,尽可能接近 25°
的靠背角。
6.1.3.4.6 碰撞之后,不翻开带扣,用目视查验,判断是否有任何的失效或损坏。
6.1.3.5 动态考验条件
动 态 试 验 的 条 件 见 表 6。 其 中 试 验 脉 冲 a 应 满 足 表 M.1 和 图 M.1 的 规 定 ;试 验 脉 冲 b 应 满 足 表 M.2 和图 M.2 的规矩 ;试 验脉冲 c 应知足表 M.3 和图 M.3 的规矩 ;试 验脉冲 d 为按附录 N 的考验 轨范进行考验时相聚的车辆加快度弧线;考验脉冲 e 为按附录 O 的考验轨范进行考验时相聚的车辆加 速率弧线。
6.1.3.6 动态考验假东谈主的安装
6.1.3.6.1 假东谈主
儿童敛迹系统进行考验时应使用合乎附录 P 要求的假东谈主。
6.1.3.6.2 假东谈主安装轨范
6.1.3.6.2.1 关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或整局面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安装轨范如下。
a) 将未搭载乘员的儿童敛迹系统放手在考验座椅上。
b) 将儿童敛迹系统结合到 ISOFIX 固定点上 ,并 确保 ISOFIX 结合安设与 ISOFIX 固定点的连 接可靠。
c) 将儿童敛迹系统的中心线与考验座椅的中心线对都。
d) 在座垫名义上方高度不逾越 100 mm 的位置 ,沿 平行于座垫名义的观点 ,在 儿童敛迹系统中 心面内特等施加一个 135 N±15 N 的力。
e) 如使用上拉带,松开张力开释安设,将 ISOFIX 上部结合件(ISOFIX 上部固定钩)结合到上拉 带 固 定 点 上 ,调 节 上 拉 带 使 张 紧 力 达 到 50 N±5 N。 对 于 支 撑 腿 形 式 ,按 照 说 明 手 册 进 行 颐养。
f) 将考验假东谈主放手在儿童敛迹系统中 ,在假东谈主和儿童敛迹系统靠背之间放手一柔性块以保证它 们之间的适当罅隙 ,该 柔性块厚 25 mm、宽 60 mm,长 度与考验假东谈主关系 ,该 长度就是假东谈主坐 姿景象的肩膀的高度减去臀部中心的高度 ,不 同假东谈主柔性块的长度见表 7。 柔性块尽可能贴 全体椅的曲率,况兼其下端位于假东谈主髋枢纽的高度位置。
g) 按照制造商的评释颐养织带 ,拉 力要超出调换力 250 N±25 N,在 调换安设处织带不错偏转45°±5°,或者按制造商规矩的角度。
h) 移除柔性块,将假东谈主推向座椅靠背,均匀地颐养好织带的随心量。
i) 将假东谈主纵向中心平面与儿童敛迹系统的中间对都。
6.1.3.6.2.2 关于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安装轨范如下。
a) 将未搭载乘员的儿童敛迹系统放手在考验座椅上。
b) 若 带 有 ISOFIX 连 接 装 置 进 行 试 验 ,将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连 接 到 ISOFIX 下 固 定 点 上 ,并 确 保 ISOFIX 结合安设与 ISOFIX 固定点的结合可靠。 在座垫名义上方高度不逾越 100 mm 的位 置,沿平行于座垫名义的观点,在儿童敛迹系统中心面内特等施加一个 135 N±15 N 的力。
c) 将考验假东谈主放手在儿童敛迹系统中。
d) 在图 10 中的外侧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1。 若儿童敛迹系统配备了安全带锁止安设 ,并 且该装 置作用于肩带 ,在 介于安全带锁止安设和带扣之间一个粗浅安装的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2;若 儿童敛迹系统莫得配备安全带锁止安设或该安设位于带扣上 ,则在上导向环和儿童敛迹系统 之间的任一粗浅安装的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2。
f) 颐养腰带 ,使 载荷单元 1 得回 50 N±5 N 的拉伸载荷。 在织带上通过带扣的位置作念个标记。 保捏腰带位置的同期颐养肩带 ,通过安全带锁止安设锁止织带或拉动轨范卷收器隔邻的织带 使载荷单元 2 得回 50 N±5 N 的拉伸载荷。
g) 保捏织带在 D 环位置的同期松开卷轴上系数的织带 ,并 再行在卷收器和 D 环之间绕上织带 使张紧力达到 4 N±3 N。
h) 在动态考验之前应锁住卷轴。
标引序号评释:
1--载荷单元 1;
2--锁止安设(如可用);
3--卷收器轴;
4--D 环;
5--载荷单元 2(不锁止);
6--载荷单元 2(锁止);
7--带扣。
图 10 载荷单元位置走漏图
6.1.3.6.2.3 关于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或整局面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安装轨范如下。
a) 将未搭载乘员的儿童敛迹系统放手在考验座椅上。 关于婴儿提篮 ,应先将儿童假东谈主放手在儿 童敛迹系统中后,再将儿童敛迹系统放手在考验座椅上。
b) 在图 10 中的外侧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1。 若儿童敛迹系统配备了安全带锁止安设 ,并 且该装 置作用于肩带 ,在 介于安全带锁止安设和带扣之间一个粗浅安装的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2;若 儿童敛迹系统莫得配备安全带锁止安设或该安设位于带扣上 ,则在上导向环和儿童敛迹系统 之间的任一粗浅安装的位置安装载荷单元 2。
c) 颐养腰带 ,使 载荷单元 1 得回 50 N±5 N 的拉伸载荷。 在织带上通过带扣的位置作念个标记。 保捏腰带位置的同期颐养肩带,通过安全带锁止安设锁止织带或拉动轨范卷收器隔邻的织带 使载荷单元 2 得回 50 N±5 N 的拉伸载荷。
d) 保捏织带在 D 环位置的同期松开卷轴上系数的织带 ,并 再行在卷收器和 D 环之间绕上织带 使张紧力达到 4 N±3 N。
e) 在动态考验之前应锁住卷轴。
f) 将考验假东谈主放手在儿童敛迹系统中 ,在假东谈主和儿童敛迹系统靠背之间放手一柔性块以保证它 们之间的适当罅隙,该柔性块厚 25 mm、宽 60 mm,长度就是假东谈主坐姿景象的肩膀的高度减去 臀部中心的高度 ,不 同假东谈主柔性块的长度见表 7。 柔性块尽可能贴全体椅的曲率 ,并 且其下 端位于假东谈主髋枢纽的高度位置。
g) 按照制造商的评释颐养织带 ,拉 力要超出调换力 250 N±25 N,在 调换安设处织带不错偏转45°±5°,或者按制造商规矩的角度调换。
h) 移除柔性块,将假东谈主推向座椅靠背,均匀地颐养好织带的随心量。
i) 将假东谈主纵向中心平面与儿童敛迹系统的中间对都。
6.1.3.6.3 安虚伪东谈主后的要求
安虚伪东谈主后应保证:
a) 假东谈主中心线和儿童敛迹系统中心线与考验轨范座椅中心线对都;
b) 儿童假东谈主手臂对称放手,手肘的放手要保证上臂与假东谈主胸骨对都,见图 11; c) 两手放手在假东谈主大腿上;
d) 假东谈主两腿互相平行或至少对称;
e) 关于侧面碰撞,通过摄像来监测假东谈主在 T0 时刻是褂讪的,任何用于保证假东谈主在 T0 时刻褂讪的 方法都不应影响假东谈主在 T0 时刻后的能源学反馈;
f) 由于考验座椅的泡沫可能在安装后受到压缩,动态考验应在安装后 10 min 内完成;
g) 为保证考验座椅泡沫的规复,合并坐垫两次动态考验间的间隔至少 20 min。
a) 手臂与假东谈主胸骨对都 b) 手臂与假东谈主胸骨未对都
图 11 假东谈主手臂的颐养示例
6.1.3.7 考验假东谈主选用
6.1.3.7.1 动态考验所用考验假东谈主 ,应 把柄表 8 中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尺寸限度对应的假东谈主中考中最 大、最小假东谈主来进行 ;当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尺寸限度内有不同使用模式(如 :迤逦安装观点、改造儿童 敛迹方式 、拆 除增高椅靠背等)时 ,在 每种使用模式下都应试中最大 、最 小假东谈主来进行。 当在合并使用 模式下儿童敛迹系统适用尺寸限度逾越 3 个时,应选用中间尺寸假东谈主追加考验。
6.1.3.7.2 要是儿童敛迹系统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儿童遐想的 ,那 么第一个考验系数位置都应选用最 大假东谈主进行 ;第 二个考验选用最小和最大的假东谈主进行。 考验实施时使用的座椅应合乎 I.3 的要求。 如 果考验机构合计有必要,可增多第三个考验,该考验用限度内对应的任一假东谈主和空置座位进行组合。 6.1.3.7.3 要是儿童敛迹系统使用了上拉带 ,那 么第一次考验用最小假东谈主 ,上 拉带选用较近距 离(上 固 定点 G1)进行考验 ;第二次考验用最大假东谈主,上拉带选用较远距离(上固定点 G2)进行考验。 侧面碰撞 时,仅选用较近距离(上固定点 G1)进行考验。
6.1.3.7.4 进行 5.1.5.1.7 b)规矩的考验时使用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尺寸限度对应的最大假东谈主。
6.1.3.7.5 进行 5.1.5.1.9 规矩的考验时,关于带有碰撞防护安设的儿童敛迹系统使用最小假东谈主,关于使 用儿童全背带式敛迹带的儿童敛迹系统使用最大假东谈主。
6.1.3.7.6 带有侧面碰撞吸能安设的儿童敛迹系统进行 6.1.3.1.4 规矩的处于最大宽度位置的侧面碰撞 考验时,按照以下情况使用假东谈主:
a)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前向安装时,仅使用最小假东谈主; b)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后向安装时,仅使用最小假东谈主; c) 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仅使用最大假东谈主。
6.1.3.8 支捏腿调换
若儿童敛迹系统的抗翻转安设使用支捏腿,动态考验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a) 前面碰撞时 ,应保证支捏腿在其能安装到滑车地板平面的最大调换限度内进行考验。 背面碰 撞时 ,应由考验机构聘请最不利的支捏腿位置进行考验。 动态考验中支捏腿的支捏底板的描 述见 I.3.3。
b) 若支捏腿在除高度之外的观点可调,则由考验机构聘请最不利景象进行考验。
c) 关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支捏腿按照儿童敛迹系统评释手册规矩进行颐养。
d) 支捏腿长度应可调换且应保证调换能障翳底板的全部限度。该限度为车辆按照 GB 14166 进 行 i⁃Size 座位认证时所允许的地板限度。
6.2 部件的考验
6.2.1 带扣
6.2.1.1 加载后带扣开启考验
6.2.1.1.1 该考验在还是过 6.1.3 规矩的动态考验的儿童敛迹系统上进行。
6.2.1.1.2 不翻开带扣 ,将 儿童敛迹系统从考验滑车或车辆上移出。 在带扣上加载 200 N±2 N 的拉 力。 要是带扣是被结合到刚性部位 ,拉力所产生的角度应与动态考验中带扣与刚性部件所形成的角度 相似。
6.2.1.1.3 在 带 扣 释 放 按 钮 的 施 力 面 的 几 何 中 心 ,平 行 于 按 钮 的 初 始 运 动 方 向 ,以 400 mm/min±
20 mm/min 的速率施加一个载荷。在开启力施加的经由中,带扣应被一个刚性支捏固定。
6.2.1.1.4 所施加的带扣开启力 ,使 用测力计或访佛的安设以通俗使用的方式和观点进行测量。 构兵 端为一半径为 2.5 mm±0.1 mm 的抛光的金属半球。
6.2.1.1.5 测量带扣的开启力,并记载失效的情况。
6.2.1.2 无加载的带扣开启考验
6.2.1.2.1 进行考验的带扣为预先莫得加过载荷的带扣总成,在无载荷的条件下安装和定位。
6.2.1.2.2 带扣开启力的测量方法按照 6.2.1.1.3 和 6.2.1.1.4 的规矩。
6.2.1.2.3 测量带扣开启力。
6.2.1.3 强度考验
6.2.1.3.1 应使用两个样品进行强度考验。 除了径直安装在儿童敛迹系统上的调换安设外 ,其 他的调 节安设都应在这个考验中进行。
6.2.1.3.2 按照附录 Q 进行带扣强度考验。
6.2.2 调换安设
6.2.2.1 当 对 手 动 调 节 装 置 进 行 试 验 时 ,织 带 应 能 平 稳 地 拉 过 调 节 装 置 ,在 正 常 使 用 条 件 下 ,以
100 mm/min±20 mm/min 的速率拉出织带 ,在 织带拉出量达到 25 mm±5 mm 的经由中进行测量 ,测 出最大拉力,数值修约为整数。
6.2.2.2 考验应在织带穿过安设的两个观点分别进行,在测量前,织带应预先拉过 10 次好意思满轮回。
6.2.3 微滑移考验
6.2.3.1 微滑移考验走漏图按附录 R 中图 R.1。 考验前将要进行微滑移考验的安设或部件 ,在 温度为
20 ℃±5 ℃、相对湿度为(65±5)%的轨范环境中放手至少 24h。考验时的温度为 15 ℃~30 ℃。
6.2.3.2 调换安设应按儿童敛迹系统的践诺使用景象安装,并朝上或朝下置于考验台上。
6.2.3.3 调 节 装 置 的 下 端 悬 挂 50 N±0.5 N 的 载 荷 ,织 带 的 另 一 端 前 后 往 复 运 动 ,行 程 为 300 mm± 20 mm。
6.2.3.4 织带的解放端不应固定或被卡住。
6.2.3.5 应保证如图 R.1 所示随心景象下,考验台上垂直部分的织带呈凹形弧线。应保证在 50 N 载荷 施加经由中不应发生加载体扭捏和织带扭转。
6.2.3.6 在矜重考验前应预先完成 20 次±2 次轮回。
6.2.3.7 以频率 0.5 次/s 进行 1 000 次±5 次考验轮回 ,行 程为 300 mm±20 mm。 50 N 载荷仅在每半 个轮回内的 100 mm±20 mm 出动区间内起作用。
6.2.4 卷收器
6.2.4.1 卷收力
卷 收 力 的 测 量 应 使 用 安 全 带 总 成 ,并 安 装 在 6.1.3 规 定 的 动 态 试 验 中 的 假 东谈主 上 。 当 织 带 以10 mm/s 的速率回卷时,在最接近与假东谈主构兵处测量织带卷收力。
6.2.4.2 卷收器历久性
织带应以不逾越 30 次/min 的速率进行规矩次数的拉出回卷考验。 关于紧迫锁止式卷收器 ,每 5 次轮回应使卷收器锁止一次。 锁止次数在 5 种不同拉出长度上应相似 ,即 拉出缠绕在卷收器上织带 总长度的 90%、80%、75%、70% 和 65%。 关联词 ,对 于缠绕织带长度大于 900 mm 的情况 ,上 述百分比 应以织带可从卷收器中拉出的终末 900 mm 长度为准。
6.2.4.3 紧迫锁止式卷收器的锁止
6.2.4.3.1 卷收器紧迫锁止考验应在当绕在卷收器上的织带为 300 mm±3 mm 时进行。
6.2.4.3.2 对织带明锐式卷收器,织带的拉出观点应是卷收器装在车上通俗使用时的观点。
6.2.4.3.3 在对车体明锐式卷收器进行考验时 ,如 果卷收器按照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的要求安装在车 辆上 ,应 沿着两个水公谈交轴线观点对其进行考验。 当该位置弗成详情时 ,试 验机构应与儿童敛迹系 统制造商进行协商。这两个轴之一的观点应由考验机构按最不利于锁止机构触发的观点采纳。 6.2.4.3.4 所用仪器开发应保证能达到规矩的加快度值 ,而 且应保证织带拉出加快度的平均增长率为
25 g/s。
注:g=9.81 m/s2 。
6.2.4.3.5 为了按 5.2.4.2.1~5.2.4.2.4 的要求进行考验 ,卷 收器应安装在水平台面上 ,并 使台面以不超 过 2(°)/s 的速率歪斜 ,直 到卷收器发生锁止。 水平台面再向另一观点歪斜重叠进行考验 ,以 保证知足 要求。
6.2.4.4 腐蚀考验
腐蚀考验按 6.1.1 的规矩进行。
6.2.4.5 粉尘考验
6.2.4.5.1 卷收器应按照附录 S 的规矩安装在考验箱内。 其安装方式访佛于在车辆上的安装景象。 试 验箱应按 6.2.4.5.2 的规矩装有考验粉尘。除了在每次搅拌粉尘之后 1 min~2 min 内进行 10 次安全带 拉 出 回 卷 试 验 外 ,应 保 捏 织 带 处 于 从 卷 收 器 中 拉 出 500 mm 长 度 的 状 态 。 在 5 h 总 时 间 内 ,每 隔 20 min,以 表压为 5.5×105 Pa±0.5×105 Pa,且 不含油的干燥压缩空气 ,由 一直径为 1.5 mm±0.1 mm 的小孔吹搅粉尘 5 s。
6.2.4.5.2 用于 6.2.4.5.1 规矩的考验粉尘应含有 1 kg 干燥石英砂。其颗粒度分拨如下:
a) 通过 150 μm 孔径,104 μm 线径:99%~100%; b) 通过 105 μm 孔径,64 μm 线径:76%~86%; c) 通过 75 μm 孔径,52 μm 线径:60%~70%。
6.2.5 织带的静态考验
6.2.5.1 织带的强度考验
6.2.5.1.1 每个考验使用两条新的织带样品进行,考验条件按 5.2.5 的规矩。
6.2.5.1.2 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考验机夹具之间。 夹具的遐想不应使织带在夹具处或夹具隔邻发生断 裂。 加载速率为 100 mm/min±20 mm/min。 在考验脱手时 ,试 验机夹具之间织带样品的解放长度应 为 200 mm±40 mm。
6.2.5.1.3 增多载荷,直到织带断裂,记载拉断时的载荷值。
6.2.5.1.4 要是织带在职一个夹具处或夹具隔邻 10 mm 限度内产生滑动或断裂 ,试 验视为无效 ,应 重 新取新样品进行考验。
6.2.5.2 对织带样品的惩处
6.2.5.2.1 织带样品
从织带中选出至少 10 m 的织带样品进行 6.2.5.2.2~6.2.5.2.7 的惩处。
6.2.5.2.2 标态惩处
织带应在温度 23 ℃±5 ℃、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中放手 24 h±1 h。如惩处后不立即进行试 验 ,则样品应存放在一个密封容器内直至考验脱手。 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惩处环境中或耐心器中取出 后 5 min 内完成测量。
6.2.5.2.3 光照惩处
采取合乎 GB/T 8427 要求的开发。 织带应线路在光照中一段时分 ,该 时分为 7 号轨范蓝色消失
到轨范灰色卡的第 4 级所用的时分。
光照惩处后 ,织 带应在温度 23 ℃±5 ℃ 、相 对湿 度(50±10)% 的环境中存放至少 24 h。 断裂载荷 应在织带从惩处环境中取出后 5min 内完成测量。
6.2.5.2.4 低温惩处
织带应在温度 23 ℃±5 ℃、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中存放至少 24 h。
然后织带应在温度-30 ℃±5 ℃的环境内的平面上存放 90 min±5 min。 然后将织带对折 ,并在对 折 处 压 上 一 个 预 先 冷 却 到 -30 ℃ ±5 ℃ 的 质 量 为 2 kg±0.2 kg 的 重 块 ,在 同 一 环 境 内 放 置 30 min± 5 min,然后除掉重块。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惩处环境中取出后 5 min 内完成测量。
6.2.5.2.5 高温惩处
织带应在温度 60 ℃±5 ℃、相对湿度(65±5)%的环境中放手 180 min±10 min。 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惩处环境中取出后 5 min 内完成测量。
6.2.5.2.6 浸水考验
织带应透顶浸泡在温度 20 ℃±5 ℃且已加有极少湿润剂的蒸馏水中放手 180 min±10 min。 可使 用任何得当于纤维成品且通过测试的湿润剂。
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水中取出后 10 min 内完成测量。
6.2.5.2.7 磨损考验
6.2.5.2.7.1 考验前要进行磨损考验的部件或安设应在温度 23 ℃±5 ℃、相对湿度(50±10)%的环境中
存放至少 24 h。磨损考验时,考验室温度应在 15 ℃~30 ℃之间。
6.2.5.2.7.2 考验轨范的一般条件见表 9。
要是织带长度不够 ,试 验时行程不及以达到 300 mm,则 可采取短一丝的织带进行测试 ,但 出动行
程不应小于 100 mm。
6.2.5.2.7.3 把柄织带的使用条件,进行以下特殊考验轨范。
a) 类型 1 的轨范适用于穿过快速调换器的织带。 为保证织带正确滑动 ,施加 10 N 的载荷 ,必要 时以 10 N 增量徐徐增多载荷 ,但 总载荷不应逾越 60 N。 该载荷垂直褂讪作用在织带一端, 织带的另一端保捏水平景象 ,穿过调换件后结合在水平理会的安设上。 调换安设应被合适地 放手,以保证织带在张紧景象时处于水平姿态(见附录 T 中的图 T.1)。 当拉动织带使儿童约 束带削弱时,应翻开调换安设;当拉动织带使儿童敛迹带收紧时,应闭合调换安设。
b) 类型 2 的轨范适用于穿过某个刚性部件时改造观点的织带。 在考验经由中 ,织带的两部分的 夹角应按图 T.2 中的规矩。 考验时 ,保 捏 10 N 的褂讪载荷加载在织带一端。 关于织带在穿 过某个刚性部件时不啻一次改造观点的情况,可按 10 N 增量徐徐增多载荷,以得到穿过刚性 部件的 300 mm 的织带理会情况。
6.2.6 调换安设的考验
与 动 态 试 验 相 类 似 ,在 将 要 试 验 的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上 安 装 适 用 的 最 大 假 东谈主 ,并 按 6.1.3.6.2.1 h)或 6.1.3.6.2.3 h)的规矩处于轨范的随心景象。在插足调换安设的织带解放端的进口处画一参考线。
取出假东谈主,将儿童敛迹系统按照附录 U 的规矩进行考验。
6.2.7 温度考验
5.1.4 中规矩的部件应线路在一个装有水的紧闭空间的水面上方的环境中,环境温度不低于 80 ℃,
时分不少于 24 h,然后放到温度不逾越 23 ℃的环境中冷却。冷却后速即进行 3 个一语气的 24 h 轮回,每 个轮回应包括下列一语气的轨范:
a) 环境温度不低于 100 ℃,捏续 6 h,况兼这个环境应在轮回脱手的 80 min 之内得回;
b) 环境温度不高于 0 ℃,捏续 6 h,况兼这个环境应在 90 min 之内得回;
c) 环境温度为 22 ℃~23 ℃将捏续 24 h 轮回的剩余时分。
6.2.8 ISOFIX 结合安设的考验
6.2.8.1 将带有 ISOFIX 结合安设过火开释机构的整套座椅或部件(如 ISOFIX 基座)刚性地结合到试 验安设上 ,使 ISOFIX 结合安设的观点如图 12a)或 b)所 示。 将一根直径 6 mm、长 350 mm 的杆结合 到 ISOFIX 结合安设上,再将质地为 5 kg 的重块吊挂在杆的两头。
6.2.8.2 在开释机构的施力面的几何中心,平行于按钮或手把的运转理会观点,施加一个开启载荷。
6.2.8.3 所施加的 ISOFIX 结合安设的开启力,应使用测力计或访佛的安设进行测量。关于按钮,构兵 端采取半径为 2.5 mm±0.1 mm 的抛光的金属半球 ;对 于其他型式 ,接 触端采取半径为 2.5 mm 的金 属钩。
6.2.8.4 若由于儿童敛迹系统的遐想变成 6.2.8.1 和 6.2.8.2 的操作无法进行 ,则 由考验机构选用其他 方式进行考验。
6.2.8.5 关于一个开释机构同期解锁多个 ISOFIX 结合安设的情况 ,应 记载起程点翻开的阿谁 ISOFIX
结合安设翻开时的开启力。
6.2.8.6 该考验应分别在新的座椅上和经过了 5.2.6.1 历久考验后的座椅上进行。
a) 垂直觉点施力 b) 水平观点施力
图 12 ISOFIX 结合安设的考验
6.2.9 安全带锁止安设
6.2.9.1 A 类安设
儿童敛迹系统以及适用于此敛迹系统的最大的假东谈主在安装时应按图 13 所示。 所使用的织带应按 照附录 B 的规矩。安全带锁止安设应透顶锁止,并在织带要插足安全带锁止安设的位置作念出标记。测 力 计 应 通 过 D 环 连 接 在 织 带 上 ,并 施 加 一 个 相 当 于 所 适 用 儿 童 身 高 范 围 中 的 最 大 假 东谈主 质 量 两 倍
(±5%)的 力 ,且 至少捏续 1 s。 较低的位置用于 A 位置的锁止 ,较 高的位置用于 B 位置的锁止。 这个 力再施加 9 次。 在织带要插足安全带锁止安设的位置作念另一个标记,并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 在 考验经由中,卷收器不应锁止。
标引序号评释:
1 --带扣/锁舌;
2 --安全带锁止安设;
3 --腰带;
4 --肩带;
5 --考验座椅;
6 --儿童敛迹系统;
7 --卷收器;
8 --15 kg 假东谈主;
9 --拉力 F;
10--D 环;
11--滑移查验。
图 13 A 类安设考验布局走漏图
6.2.9.2 B 类安设
儿童敛迹系统应安装自若,合乎附录 B 规矩的织带应按制造商的评释穿过安全带锁止安设和儿童 敛迹系统骨架。织带应按照图 14 所示通过考验安设,并加上 5.25 kg±0.05 kg 的配重。施加配重的位 置与织带离开骨架的点之间应有 650 mm±40 mm 的解放长度。 安全带锁止安设应透顶锁止 ,并 且在 织带插足安全带锁止安设的位置作念一个标记。 升高配重 ,然 后开释 ,自 由下降 25 mm±1 mm 的距离。 这个经由将以 60 次轮回/min±2 次轮回/min 的频率重叠 100 次±2 次 ,以 师法儿童敛迹系统在车内 的颤动动作。 在织带插足安全带锁止安设的所在再作念一个标记,测量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 在安装有 Q3 假东谈主的情况下,织带的全部宽度应简略穿过安全带锁止安设。 在这些考验经由中,织带的角度是一 样的 ,都应按照通俗使用中的角度。 腰带部分的解放端应被固定住。 在翻转考验或动态考验操作经由 中,儿童敛迹系统应自若地固定在考验台上。加载织带可结合在模拟带扣上。
标引序号评释:
1--配重;
2--滚轴;
3--滚子导向器;
4--儿童敛迹系统骨架及安全带锁止安设。
注:质地块下降高度为 25 mm;从滚轴到滚子导向器的距离为 300 mm;使用的织带为附录 B 中规矩的轨范安全带。
图 14 B 类安设考验布局走漏图
6.3 考验座垫的标定
6.3.1 为了得回碰撞延缓度峰值的运转数据 ,应 对新的考验座垫进行标定。 况兼在每 50 次动态考验 之后或者至少每个月(以先到的时分为准)都应进行标定。
6.3.2 标定和测量轨范都应与 ISO 6487:2015 的规矩一致;延缓度数据采取滤波等第 CFC60 滤波。 使用附录 G 中 G.1 规矩的头型 ,分别在中心线上距离座垫前面际 150 mm±5 mm 处 ,以及中心线
两侧各 150 mm±5 mm 处,共进行 3 次标定。 把考验座垫放在一个刚性平面上。 裁汰头型的高度 ,直 至与座垫名义考验点构兵 ,把 变形记载仪
置零。 把头型进取提高距考验点 500 mm±5 mm 的高度 ,并 让它解放下降 ,碰 撞到座垫名义上。 记载 座垫变形量与延缓度弧线。
6.3.3 初次标定时,记载的碰撞延缓度峰值应为 24g±4g。后续标定时,记载的碰撞延缓度峰值与初次 标定时记载的碰撞延缓度峰值的偏差不应逾越 15%。
6.4 动态经由的记载
为了详情假东谈主的姿态和它的位移,应按照以下条件记载系数的动态考验:
a) 视频记载:摄像频率至少 1 000 f/s,记载时分至少 300 ms;
b) 概略情度评估 :试 验室应具有并诓骗评估假东谈主头部位移测量概略情度的轨范 ;不 详情度应在±25 mm 的限度内。
6.5 电测量
测量轨范应合乎 ISO 6487:2015 的规矩。滤波等第见表 10。
采样频率应至少是滤波等第的 10 倍(即 ,安 装 1 000 级的预取样滤波器 ,对 应于最小采样频率不
小于每秒每通谈 10 000 次)。
7 考验申报
7.1 考验申报应记载系数内容:
a) 考验所用安设的类型(加快或延缓安设);
b) 系数的速率变化;
c) 碰撞前的滑车速率(仅关于延缓式滑车);
d) 系数速率变化经由中的加快或延缓弧线至少 300 ms;
e) 在动态考验经由中,假东谈主头部达到最大位移的时刻(以 ms 计);
f) 考验后带扣的位置(要是考验中带扣位置有改造);
g) 其他任何的失效或损坏;
h) 进行考验的考验室的地址和称呼;
i) 假东谈主伤害观点:头部蕴蓄合成 3 ms 加快度、HIC、胸部蕴蓄合成 3 ms 加快度、腹部压强(前面、 背面碰撞考验中);
j) 儿童敛迹系统对应的最大、最小身高限度;
k) 儿童敛迹系统对应的附录 E 所详情的里面尺寸;
l) 知足 4.1.3.6 中坐高要求对应的增高垫所适用的儿童最小身高。
7.2 要是 I.7 所包含的固定点的某些条件莫得被效能 ,则 考验申报中应形色儿童敛迹系统是怎样安装 的,况兼应评释紧要角度和尺寸。
7.3 当儿童敛迹系统在车辆上或车身上进行考验时 ,试 验申报应评释车身在滑车上的固定方式 ,儿 童 敛迹系统和车辆座椅的位置,以及车辆座椅靠背的歪斜角度。
7.4 考验申报中还应包括秀气和评释携带文献的查验成果。
8 秀气
8.1 儿童敛迹系统包括其模块、基座,应了了、永恒地表明制造商的称呼、简称或商标。
8.2 儿童敛迹系统包括其模块、基座、与儿童乘坐的座椅不是永恒结合的碰撞防护安设,均应表明制造 年份。
8.3 在儿童敛迹系统上,应了了地表明以下信息:
a) 儿童敛迹系统相对车辆的观点;
b) 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的儿童乘员的身高限度,单元为厘米(cm);
c) 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的儿童乘员的最大质地,单元为千克(kg)。
8.4 关于后向的儿童敛迹系统,应在儿童敛迹系统中位于乘坐儿童头部隔邻的内侧(含侧翼内名义)可
视面上缝制或永恒地粘贴图 15 所示标签 ,并在职何使用模式下均永恒可见。 要是某个部件 ,或者制造 商提供的其他附件会使得该标签不彰着,应在该部件或附件上再附一个标签。该标签知足以下要求。
a) 标签的最小尺寸应为 60 mm×120 mm 或同等面积。
b) 内容应准确 ,布 局可与所给示例不同。 不逾越 8 mm × 35 mm 或同等面积的部件号 、条 形码 等识别码可放手在该标签中,其他信息均不应放手。
c) 不大意图标的外不雅进行修改 ,图 15 中最右 侧(带 有食指指向的手和右边有字 母“i”的 翻开册 子)的 图形除外 ,但 应能了了识别 ,图 15 中最左 侧(禁 止标志)和 中 间(气 囊起爆冲击儿童)所 示图形的神情和观点不应有任何偏差。划线宽度、标签印制以及关系的加工相反是允许的。
图 15 儿童敛迹系统劝诫标签样式
d) 沿着标签的系数这个词周长把标签缝在儿童敛迹系统的面套上 ,和/或 使标签的系数这个词背面永恒性地 粘接在儿童敛迹系统的面套上 ,其他任何简略自若地永恒保留并不会变恶浊的结合方式也可 以,但标签弗成以旗号形模式缝制或粘接在儿童敛迹系统面套上。
8.5 关于前向和后向都能安装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应 在儿童乘坐区域缝制或永恒粘贴图 16 所示
标签。 关于仅前向安装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应 在儿童乘坐区域永恒粘贴图 17 所示标签。 当操作 者在车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时,应简略看见该标签。该标签的最小尺寸为 40 mm×40 mm。
图 16 前向和后向都能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的劝诫标签样式
图 17 仅前向安装的儿童敛迹系统的劝诫标签样式
8.6 织带通过区域秀气及安装图标签应永恒、可靠地位于儿童敛迹系统上,并合乎以下要求。
a) 织带通过区域秀气应采取颜料、翰墨、神情等方式远隔肩带和腰带的织带通过区域 ,宽度至少 与织带同宽,系数导向件和锁止夹均应秀气。
b) 安装图标签应了了地秀气出正确的织带通过区域 ,并与儿童敛迹系统上的织带通过区域秀气 颜料、翰墨、神情等相似。 安装图标签中骄傲的车辆座椅的观点应与在车上的践诺观点一致, 安全带旅途的颜料应为绿色。
c) 安装图标签应散布在儿童敛迹系统的两侧且内容保捏一致 ,并 保证儿童敛迹系统放手在车 内、搭乘乘员后,操作家简略看见。
8.7 整局面带有 ISOFIX 结合件的儿童敛迹系统的秀气应位于儿童敛迹系统上 ISOFIX 下结合件附 近。应保证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简略看见知足以下要求的秀气之一。
a) i⁃ Size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应 使 用 i⁃ Size 标 识 。 如 图 18 所 示 ,i ⁃ Size 标 识 最 小 尺 寸 为 25 mm× 25 mm。 图形应与配景形成明显对照 ,可 采取颜料对比或浮雕突显的方式保证该图示深刻 可见。
图 18 i⁃Size 秀气
b) 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应使用如图 19 所示的海外通用的 ISOFIX 秀气和图 20 所示的秀气。 图 19 所示秀气背面表明代表系统所得当的 ISOFIX 尺寸类别的字母 ,该 秀气 为一个最小直径为 13 mm 的圆形 ,圆 内有一个象形图示 ,象 形图示应与圆的配景形成明显对 照,可采取颜料对比或浮雕突显的方式保证图示深刻可见,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19 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秀气 1
图 20 特定车型用 ISOFIX 儿童敛迹系统秀气 2
8.8 整局面安全带固定式的儿童敛迹系统的秀气应位于儿童敛迹系统中包含主要载荷受力点的部件 上,况兼应保证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简略看见以下信息秀气之一:
a) 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应永恒固定便于操作家简略看见图 21 所示信息的秀气 ,图 中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21 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用秀气
b) 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 统(含 内置式)应 永恒固定便于操作家简略看见如图 22
所示信息的秀气,图中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22 特定车型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用秀气
8.9 非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秀气应永恒固定包含以下信息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 者看见:
a) i⁃Size 增高椅上应永恒固定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看见的 i⁃Size 秀气, 如图 23 所示;
图 23 i⁃Size 增高椅用秀气
b) 特定车型用增高 椅(内 置式除外)上 应永恒固定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 看见的秀气,如图 24 所示,图中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24 特定车型用增高椅用秀气
c) 通用增高垫上应永恒固定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看见的秀气 ,如 图 25
所示,图中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25 通用增高垫用秀气
d) 特定车型用增高 垫(内 置式除外)上 应永恒固定包含以下信息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 系统的操作家看见的秀气,如图 26,图中翰墨部分可分行。
图 26 特定车型用增高垫用秀气
增高垫上还应永恒固定且便于在车辆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的操作家看见的如图 27 所示的秀气。 该秀气的最小尺寸为 60 mm×40 mm。标签中的“X”走漏该儿童敛迹系统所适用的最小身高。通过拆 卸靠背迤逦为增高垫的增高椅,该秀气应仅在增高垫使用时可见。
图 27 增高垫适用身高警示秀气
8.10 关于与儿童乘坐的座椅不是永恒结合的碰撞防护安设 ,其 上应永恒固定表明它所适配的儿童约 束系统的品牌、类型和适用儿童身高限度的秀气。该秀气的最小尺寸为 40 mm×40 mm。
8.11 在儿童敛迹系统上应有一个永恒的标签以见告操作家该儿童敛迹系统在制造商声明的适用限度 内所包含的系数的儿童敛迹方式。
应保证操作家在车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时以及儿童坐在儿童敛迹系统里后 ,都 简略看见该标签。 标签的最小尺寸为 40 mm×40 mm 或同等面积。 该标签应位于评释不同身高限度儿童敛迹系统使用 方式走漏图的隔邻区域。
任何可拆卸衬垫 ,应 在其上永恒固定它所适用的儿童敛迹系统的商标 、型 号以及所适用的儿童身 高限度的秀气。该秀气的最小尺寸为 40 mm×40 mm 或同等面积。
8.12 通过拆卸靠背迤逦为增高垫的增高椅,应在靠背上永恒固定它所适用的儿童敛迹系统的商标、型 号以及所适用的儿童身高限度的秀气。该秀气的最小尺寸为 40 mm×40 mm 或等同面积。
8.13 附加秀气应永恒固定 ,并 易于座椅安装者看见。 其信息可由图示和/或翰墨抒发 ,应 包含以下 内容。
a) 安装座椅的关系方法的重心。举例,应评释注解位移安设、锁止安设的使用方法。
b) 任何指令器的位置、功能和评释。
c) 需 要 使 用 者 操 作 的 上 拉 带 或 其 他 抗 翻 转 装 置 的 位 置 和 路 径 ,用 图 28 所 示 的 几 种 符 号 之 一 走漏。
a) 前向安装使用上拉带 b) 前向安装使用支捏腿 c) 后向安装使用支捏腿 d) 后向安装使用上拉带
图 28 图示标记
d) 需要使用者操作的 ISOFIX 结合安设、上拉带或其他抗翻转安设的颐养方法。
e) 必要时,用图 29 所示标记走漏参见儿童敛迹系统使用评释书,以表明此文献的位置。
图 29 评释书图示
f) 关于用车辆安全带固定的婴儿提篮 ,应将代表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部分的特殊图标秀气在安 全带通过区域附 近(图 标 A 和 B)[见 图 30 a)]或 安装图 上(图 标 C)[见 图 30 b)],以 评释安全 带旅途,并使操作家可见。图标 A、B、C 的颜料应与安装图上的颜料相似(腰带用深绿色),直 径不应小于 20 mm,如图 30 所示。
8.14 关于未提供纸质评释手册的儿童敛迹系统 ,应 在儿童敛迹系统上永恒固定一个包含收集畅通或 二维码的标签,且易于座椅安装者看见。
a) 用于安全带上或安全带隔邻的指令图标 b) 用于安装图的指令图标
图 30 代表安全带的肩带和腰带部分的特殊标记秀气
9 评释携带文献
9.1 一般要求
儿童敛迹系统应配备华文评释携带文献。 评释携带文献应包括儿童敛迹系统家具外包装信息和 评释手册。
9.2 家具外包装信息
9.2.1 应表明家具适用儿童身高限度。
9.2.2 关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在销售时,以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防护
这是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合乎 GB 27887-2024。用于安装在车辆使用评释书中由制造商指定的 i⁃Size 座位上。
如有疑问,请接头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或零卖商。
9.2.3 关于 i⁃Size 增高椅,在销售时,以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防护
这是 i⁃Size 增高椅。 合乎 GB 27887-2024,用 于安装在车辆使用评释书中由制造商指定的 i⁃Size
座位上。
如有疑问,请接头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或零卖商。
9.2.4 关于通用增高垫,在销售时,以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防护
这是通用增高垫类儿童敛迹系统 ,符 合 GB 27887-2024。 用于安装在车辆使用评释书中由制造 商指定的 i⁃Size 座位和通用车辆座位上。
如有疑问,请接头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或零卖商。
9.2.5 关于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 ,在 销售时 ,以 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 下深刻可见:
防护
这是整局面通用安全带固定式儿童敛迹系统 ,符 合 GB 27887-2024。 用于安装在车辆使用评释 书中由制造商指定的通用座位上。
如有疑问,请接头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或零卖商。
9.2.6 关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在销售时 ,其适用车型信息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 该信息应采取印刷方式。
9.2.7 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敛迹系统,在销售时,以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此“i⁃Size 特殊需要”儿童敛迹系统是为了给在无为儿童敛迹系统中保捏正确坐姿有艰难的儿童以
至极匡助而遐想的,请事前接头医师此儿童座椅是否得当你的孩子。
9.2.8 应提供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的邮政通信地址 ,以便用户在车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时能获取进一 步信息。
9.2.9 使用者应被见告 ,不应将后向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在安全气囊处于非关闭景象的座位上。 在销售 时,该信息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9.2.10 关于前向安装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以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深刻可见:
紧要--儿童年事在 15 个月之前不得使用(参见评释手册)。
9.2.11 关于前向和后向均能安装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以 下翰墨内容应在不翻开包装的情况下清 晰可见:
紧要--儿童年事在 15 个月之前不得前向使用(参见评释手册)。
9.3 评释手册
9.3.1 评释手册应采取纸质印刷方式或电子方式。电子方式应通过收集畅通或二维码扫描获取。
9.3.2 应以相片或者深刻的图示来走漏儿童敛迹系统安装和使用方法。
9.3.3 应了了地评释儿童敛迹系统适用的身高限度和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适用的最大质地。
9.3.4 应了了地评释带扣和调换安设的操作方式。
9.3.5 应强调确保腰带向下放手 、碰 撞防护安设正确安装的紧要性 ,以 保证腰带佩带时能很好地敛迹 骨盆部位。
9.3.6 应提供儿童敛迹系统的清洁方法。
9.3.7 应给出以下警示内容。
a) 关于前向安装的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 ,在孩子的年事达到设定限值或其他观点达到某一设定 限值之前 ,不应使用 ;关于既可前向使用又可后向使用的儿童敛迹系统 ,在孩子的年事达到设 定限值或其他观点达到某一设定限值之前,应后向使用。
b) 莫得认证许可的家具选装和改装是危急的 ,不严格按照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提供的评释手册 进行操作亦然危急的。
9.3.8 使用者应被见告以下内容:
a) 应阅读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手册(仅适用于 i⁃Size 儿童敛迹系统);
b) 儿童敛迹系统的刚性部分和塑料部件应妥善放手 ,以幸免它们在车辆通俗使用中被车辆座椅 的出动或车门的关闭卡住;
c) 便携床应放手在与车辆纵轴垂直的方进取(仅适用于便携床);
d) 应系紧儿童敛迹系统与车辆结合的每条织带 ,支 撑腿应与车辆地板构兵 ,约 束儿童的织带应 把柄儿童的形体进行颐养,织带不应诬蔑;
e) 当碰到剧烈的事故后,儿童敛迹系统应更换;
f) 如 果 儿 童 约 束 系 统 的 表 面 覆 盖 层 不 是 纺 织 物 ,应 远 离 日 光 照 射 ,否 则 座 椅 表 面 会 烫 伤 儿 童 皮肤;
g) 不要将儿童在无东谈主照应的情况下放手在儿童敛迹系统内;
h) 在碰撞事故中易变成伤害的行李和物品应被妥善安放;
i) 因为儿童敛迹系统总体性能与面套材料相关 ,不 能使用未装面套的儿童敛迹系统 ,也 弗成使 用除制造商推选的材料之外的其他材料替换儿童敛迹系统面套。
9.3.9 制造商应保证该评释手册简略在儿童敛迹系统使用寿命周期内保存在儿童敛迹系统上 ,关于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使用评释应包含在汽车使用手册里。
9.3.10 要是评释手册为电子方式 ,还应同期提供包括以下内容的纸质印刷方式的快速初学指南 ,并存 放在儿童敛迹系统上。
a) 应了了地评释儿童敛迹系统适用的身高限度和整局面儿童敛迹系统适用的最大质地。
b) 通过收集畅通或二维码扫描获取评释手册中的瞩目信息。 制造商应以翰墨愉快在家具停产 后 10 年内,使用者无需输入任何个东谈主信息就可获取该信息且是可打印的裁剪花样。
c) 瞩目的研究方式 ,以 便使用者简略向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获取好意思满的评释手册纸质印刷版 本。制造商应确保在家具的使用寿命内提供。
d) 关于特定车型用儿童敛迹系统 ,通 过收集畅通或二维码扫描获取相关适用车型的信息 ,此 信 息可包含在 b)的收集畅通或二维码中;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e) 儿童敛迹系统制造商的邮政通信地址 ,以便用户在车上安装儿童敛迹系统时能获取进一步信 息。该信息可采取电子方式,电子方式应是可打印的裁剪花样。
10 合并型式判定
以下方面莫得相反的儿童敛迹系统可判定为合并型式:
--儿童敛迹系统类型或类型组合;
--儿童敛迹系统适用儿童身高限度;
--儿童敛迹系统质地;
--儿童敛迹系统安装观点;
--儿童敛迹系统本色、基座、模块的材料、结构、尺寸;
--刚性部件(包括带扣、结合安设)的材料、结构、尺寸;
--织带的材料、宽度、颜料、编织方法;
--面套的材料、颜料;
--填充物的材料。
11 轨范的实施
11.1 关于新请求型式批准的家具(内置式除外),自本文献实施之日脱手实行;关于已得回型式批准的
家具(内置式除外),自本文献实施之日起第 13 个月脱手实行。
11.2 关于带有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的新请求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文献实施之日起脱手实行;关于带
有内置式儿童敛迹系统的已得回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文献实施之日起第 25 个月脱手实行。
织带安设假东谈主系统儿童发布于:山东省声明:该文不雅点仅代表作家本东谈主,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办事。